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简要评析 | 第15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一) 网络舆情的内涵 | 第17-19页 |
1.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8-19页 |
(二)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第19-23页 |
1. 政府公信力及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 政府公信力的纵横向对比 | 第20-21页 |
3.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三) 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 第23-24页 |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面临的困境 | 第24-30页 |
(一) 政府行为公信力弱化 | 第24-25页 |
(二) 政府政策公信力弱化 | 第25-27页 |
(三) 政府信息公信力弱化 | 第27-28页 |
(四) 政府绩效公信力弱化 | 第28-30页 |
三、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30-37页 |
(一) 行政主体缺乏信息公开意识 | 第30-31页 |
(二) 网络信息管理机制欠缺 | 第31-32页 |
1. 信息的监测预警机制缺失 | 第31页 |
2. 网络信息规范机制欠缺 | 第31-32页 |
(三) 政府信息发布存在质量问题 | 第32-34页 |
1. 信息公开渠道单一且不畅 | 第32-34页 |
2. 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和伪公开 | 第34页 |
(四) 监督保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4-37页 |
1.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2. 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35-37页 |
四、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信息公开角度 | 第37-47页 |
(一) 增强行政人员信息公开的意识 | 第37-38页 |
(二) 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防范机制 | 第38-40页 |
1. 建立网络信息的监测预警机制 | 第38页 |
2. 完善网络信息管理 | 第38-40页 |
(三) 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 第40-43页 |
1. 重视政府网站建设 | 第40-41页 |
2. 运用多样化的新型沟通手段 | 第41页 |
3. 发挥新闻媒体的信息发布作用 | 第41-42页 |
4. 完善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 | 第42-43页 |
(四) 健全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体系 | 第43-47页 |
1. 完善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规章 | 第43-45页 |
2.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