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犹太人问题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Resume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第一章 普鲁斯特与犹太人 | 第13-28页 | 
| 第一节 犹太人母亲 | 第13-18页 | 
| 一、维伊家庭 | 第13-14页 | 
| 二、母爱的精神力量 | 第14-18页 | 
| 1、文学启蒙老师 | 第14-16页 | 
| 2、生活的依赖 | 第16-17页 | 
| 3、不加束缚的信仰自由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普鲁斯特的矛盾心理 | 第18-21页 | 
| 一、对犹太身份的困扰 | 第18-20页 | 
| 二、积极的德雷福斯派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从作者到作品中的犹太人 | 第21-28页 | 
| 一、作者与斯万观点的重合 | 第22-24页 | 
| 1、附庸风雅与社交写作 | 第22-23页 | 
| 2、斯万式爱情 | 第23-24页 | 
| 二、作者与布洛克的重合 | 第24-28页 | 
| 1、向往上流社会的犹太青年 | 第24-26页 | 
| 2、矛盾的民族情结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斯万与犹太资产阶级 | 第28-43页 | 
| 第一节 大教堂式结构中的斯万 | 第28-30页 | 
| 一、多个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 | 第28-29页 | 
| 二、斯万与叙述者的爱情互补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犹太资产阶级世界 | 第30-34页 | 
| 一、法国的犹太资产阶级 | 第30-31页 | 
| 二、犹太家族内部的利益纠葛与压力 | 第31-33页 | 
| 三、犹太资产阶级的家庭教育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 第34-38页 | 
| 一、深藏的自卑 | 第34-37页 | 
| 1、情感的依靠——与奥黛特的爱情 | 第34-35页 | 
| 2、精神的安慰——出入平民的聚会 | 第35-37页 | 
| 二、内心的矛盾 | 第37-38页 | 
| 第四节 上流社会中的犹太人 | 第38-39页 | 
| 第五节 德雷福斯事件的激烈震荡 | 第39-43页 | 
| 一、上流社会态度的急剧转变 | 第39-41页 | 
| 二、奥黛特强烈的反犹情绪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布洛克与平民犹太人 | 第43-57页 | 
| 第一节 布洛克与叙述者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布洛克与斯万 | 第44-46页 | 
| 一、两个以不同方式进入上流社会的犹太人 | 第44-45页 | 
| 二、联系布洛克与斯万的纽带——德雷福斯事件 | 第45-46页 | 
| 第三节 平民犹太人 | 第46-50页 | 
| 一、排外的布洛克家族 | 第46-48页 | 
| 二、平民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 第48-49页 | 
| 三、种族的延续性 | 第49-50页 | 
| 第四节 犹太个人的奋斗 | 第50-53页 | 
| 一、对犹太身份的敏感 | 第50-51页 | 
| 二、对上流社会的盲从 | 第51-52页 | 
| 三、个人承受的巨大压力 | 第52-53页 | 
| 第五节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社会对平民犹太人的态度 | 第53-57页 | 
| 一、德雷福斯事件后高涨的反犹情绪 | 第53-55页 | 
| 二、难以磨灭的犹太印记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