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3.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章结构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1. 文章结构 | 第10-11页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会计政策选择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中小企业板概述 | 第16-19页 |
(一) 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内涵 | 第16页 |
(二)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 第16-19页 |
1.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现状 | 第16-18页 |
2.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 | 第18-19页 |
二、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 | 第19-26页 |
(一) 会计政策的涵义 | 第19-22页 |
1. 会计政策的定义 | 第19-21页 |
2. 会计政策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会计政策的内容 | 第22页 |
(三) 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 | 第22-24页 |
1. 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和特点 | 第22-23页 |
2. 会计政策选择的变更 | 第23-24页 |
(四)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 | 第24-26页 |
三、 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一) 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 第26-27页 |
(二) 委托代理理论和会计政策选择 | 第27-28页 |
(三) 产权理论和会计政策选择 | 第28页 |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会计政策选择 | 第28-29页 |
(五) 博弈论和会计政策选择 | 第29-30页 |
四、 中小企业板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 | 第30-39页 |
(一)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0页 |
(二)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0-32页 |
1.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影响 | 第30-31页 |
2.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特点 | 第31-32页 |
(三)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计政策选择 | 第32-33页 |
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影响 | 第32页 |
2.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特点 | 第32-33页 |
(四)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3-34页 |
1.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影响 | 第33页 |
2.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五)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4-36页 |
1.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影响 | 第34页 |
2.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情况 | 第34-36页 |
(六) 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6-37页 |
1. 坏账准备的内容 | 第36页 |
2.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的特征 | 第36-37页 |
(七)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7-38页 |
(八) 中小企业板电子类企业借款费用的会计政策选择 | 第38-39页 |
五、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39-44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1. 会计政策披露并不完全透明 | 第39页 |
2. 会计准则制定不够完善,企业可选择的空间范围较大 | 第39页 |
3. 某些会计政策实施效果不太显著 | 第39-40页 |
4. 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不正确 | 第40页 |
5.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第40页 |
(二) 研究建议 | 第40-44页 |
1. 改善公司内部的环境 | 第40-41页 |
2. 改善外部环境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