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发送垃圾短信的性质和法律责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 短信第8-16页
 (一) 短信的定义第8-10页
 (二) 短信定性分析第10-11页
 (三) 短信的法律地位第11-13页
 (四) 垃圾短信概述第13-16页
  1. 垃圾短信的常见类型及其定义第13-14页
  2. 垃圾短信的性质第14-16页
二、 垃圾短信的法律责任第16-25页
 (一) 垃圾短信的侵权客体第16-19页
  1. 侵犯公民财产权第16页
  2.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第16-17页
  3. 侵犯公民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自由权第17-18页
  4. 侵犯公民生活安宁权第18页
  5. 侵犯公民健康权第18-19页
  6. 侵犯公民隐私权第19页
 (二) 垃圾短信的侵权主体第19-21页
  1. 信息发送者第19-20页
  2. 信息传输者第20-21页
  3. 信息接收者第21页
 (三) 垃圾短信民事侵权的归责原则和责任的承担第21-25页
三、 国际上针对手机垃圾短信的规制第25-29页
 (一) 英国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5页
 (二) 德国治理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方法第25-26页
 (三) 印度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6页
 (四) 日本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6-27页
 (五) 韩国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7页
 (六) 美国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7-28页
 (七) 新加坡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定和操作办法第28-29页
四、 我国手机垃圾短信法律规制完善的建议第29-35页
 (一) 垃圾短信法律规制完善的建议第29-32页
  1. 完善立法第29-30页
  2. 加强行政监管第30-31页
  3. 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第31-32页
 (二) 强化社会监督第32-33页
 (三) 加强广大手机用户的维权意识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取得时效制度的研究
下一篇: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