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原因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引言第10页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0-11页
   ·电池容量衰减原因第11-21页
     ·材料结构的变化第11-15页
     ·活性物质溶解第15-17页
     ·锂离子消耗第17-19页
     ·内阻增加第19-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第23-29页
   ·实验主要药品第23-24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4-25页
   ·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第25页
     ·电极的制备第25页
     ·电池的组装第25页
   ·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第25-27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5-26页
     ·交流阻抗(EIS)第26页
     ·电池内助测试第26-27页
   ·材料结构和形貌的表征方法第27-29页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第27-28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第28-29页
第三章 正极材料的溶解规律及对正负极性能的影响第29-49页
   ·引言第29-31页
   ·LiMn_2O_4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规律第31-37页
     ·温度对溶解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时间的影响第32-34页
     ·不同锂盐对溶解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溶剂对溶解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 DOD 的影响第36-37页
   ·锰溶解对正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7-47页
     ·锰溶解对正极的影响第37-43页
     ·电解液中含有不同浓度锰对负极的影响第43-45页
     ·电解液中含有不同浓度锰对全电池的影响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18650 动力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第49-68页
   ·引言第49-50页
   ·不同温度下长期循环后容量衰减分析第50-61页
     ·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循环性能第51-52页
     ·不同温度下循环前后电池内阻变化第52-54页
     ·正负极电化学性能变化第54-59页
     ·负极消耗锂离子分析第59-61页
   ·不同充电状态下静置对电池容量的影响第61-66页
     ·不同充电状态下静置后电池容量衰减情况第61-62页
     ·电池内阻变化第62-66页
     ·负极锂离子消耗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下一篇:黑硅电池片上液相沉积法制备SiO2薄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