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开挖扰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复合开挖扰动下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复合开挖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复合开挖条件下边坡岩体滑移规律及变形机理 | 第10-11页 |
| ·复合开挖条件下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紫金山金铜矿工程地质概况 | 第13-17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 ·露采边坡现状 | 第14页 |
| ·地采空区现状 | 第14页 |
| ·复合开挖面临的问题 | 第14-17页 |
| 3 复合开挖扰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基本原理 | 第17-36页 |
|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 第17-20页 |
| ·地下采空区的影响 | 第17页 |
| ·边坡岩体重力的影响 | 第17页 |
| ·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 | 第18页 |
| ·地下水影响 | 第18页 |
| ·动力学指标影响 | 第18-19页 |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地下开采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26页 |
| ·滑体未达充分采动 | 第21-24页 |
| ·滑体达充分采动 | 第24-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 ·采空区安全顶板厚度的确定 | 第26-36页 |
| ·安全顶板厚度确定的意义 | 第26-27页 |
| ·安全顶板厚度确定的计算方法 | 第27页 |
| ·安全顶板确定的解析法和经验法 | 第27-34页 |
| ·安全顶板厚度的综合分析 | 第34-36页 |
| 4 复合开挖作用下安全顶板厚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6-51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 ·计算区的确定 | 第36-37页 |
|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37-38页 |
| ·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38页 |
|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4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51页 |
| ·竖直方向位移变化特征 | 第40-43页 |
| ·水平方向位移变化特征 | 第43-47页 |
| ·水平方向应力场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 ·塑性区分布状态 | 第49-51页 |
| 5 露采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60页 |
| ·概述 | 第51页 |
| ·东帮边坡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55页 |
| ·西帮边坡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5-60页 |
| 6 采空区安全治理研究 | 第60-77页 |
| ·采空区现状 | 第60页 |
| ·采空区处理方法 | 第60-61页 |
| ·充填法 | 第61页 |
| ·崩落法 | 第61页 |
| ·封闭法 | 第61页 |
| ·加固法 | 第61页 |
| ·采空区处理原则 | 第61页 |
| ·采空区处理方案 | 第61-62页 |
| ·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 第62-66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65页 |
| ·工程造价分析 | 第65-66页 |
| ·崩落法处理采空区 | 第66-72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7-70页 |
| ·工程造价分析 | 第70-72页 |
| ·绕开地下采空区 | 第72-76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72-75页 |
| ·工程造价分析 | 第75-76页 |
| ·采空区处理方案的确定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