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对二甲苯用途及需求 | 第10-11页 |
| ·对二甲苯的性质 | 第10页 |
| ·对二甲苯的用途 | 第10页 |
| ·对二甲苯的产能及需求 | 第10-11页 |
| ·对二甲苯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对二甲苯的传统生产方法 | 第11-12页 |
| ·甲苯甲醇烷基化的优势 | 第12页 |
| ·反应机理 | 第12-14页 |
| ·甲苯甲醇烷基化机理 | 第12-13页 |
| ·择形催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 ·甲苯甲醇择形催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分子筛的选择 | 第14-16页 |
| ·改性方法的探索 | 第16-20页 |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 ·试剂 | 第2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23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2页 |
|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22页 |
|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22页 |
| ·低温N_2物理吸附 | 第22页 |
| ·热重(TG-DTG) | 第22-23页 |
|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23-25页 |
| ·评价装置 | 第23页 |
| ·产物组成分析 | 第23页 |
| ·评价指标的定义 | 第23-25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77页 |
| ·不同镍盐前驱体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36页 |
| ·不同镍盐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的农征 | 第25-31页 |
| ·不同镍盐前驱体对催化剂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1-36页 |
| ·小结 | 第36页 |
| ·不同镍含量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45页 |
| ·不同镍含量改性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37-41页 |
| ·不同镍含量催化剂上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反应性能 | 第41-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镍硅组合改性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45-54页 |
| ·镍硅组合改性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48页 |
| ·镍硅组合改性催化剂的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 | 第48-54页 |
| ·小结 | 第54页 |
| ·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工艺条件影响 | 第54-66页 |
|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54-57页 |
| ·不同压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 ·不同空速的影响 | 第59-62页 |
| ·不同氢烃比、水烃比的影响 | 第62-64页 |
| ·不同甲苯与甲醇摩尔比的影响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页 |
| ·载镍催化剂的还原、失活与再生 | 第66-77页 |
| ·载镍催化剂的还原 | 第66-68页 |
| ·载镍催化剂的失活 | 第68-72页 |
| ·载镍催化剂的再生 | 第72-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