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社会转型背景下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研究背景第13-16页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第13-14页
     ·政府公共福利住房供应无法满足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第14-16页
   ·研究价值第16-17页
     ·理论价值第16页
     ·应用价值第16-17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社会转型第17-18页
     ·流动人口第18-19页
     ·居住空间第19页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第19-26页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19-21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1-25页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合述评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8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2章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分布及类型第29-45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现状第29-30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区位分布现状第30-36页
     ·本次研究的地域范围第30-31页
     ·济南市中心城区典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布特征第31-36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类型特征现状第36-43页
     ·自下而上的自发租赁第37-40页
     ·自上而下的集中安置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济南市流动人口住房现状调研及满意度评估第45-71页
   ·调研分析第45-47页
     ·调研范围与调研方式的选择第45-46页
     ·调研问卷构成第46-47页
   ·调研样本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居住生活需求第47-58页
     ·调研样本的社会经济特征第47-49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的居住生活需求第49-53页
     ·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住房需求对比分析第53-58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估第58-61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58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第58-61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模型及权重计算第61-70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计算第61-67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对居住空间综合满意度的评估模型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供需特征及解决对策第71-87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供给特征第71-74页
     ·政府供给特征第71-73页
     ·第三方利益群体供给特征第73-74页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需求特征第74-77页
   ·解决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对策研究第77-85页
     ·其他发达地区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经验借鉴第77-82页
     ·特定的住房管理机构第82-83页
     ·资金筹措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济南市新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规划策略第87-117页
   ·有机混居第87-94页
     ·新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均衡分布第88-92页
     ·异质社区同质化第92-94页
   ·共融共享第94-110页
     ·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第95-102页
     ·社区公共交往空间共享第102-110页
   ·居者有其屋第110-115页
     ·住房最低设计标准的确定第110-112页
     ·实例探讨流动性与适应性住宅户型设计——济南沁园新居公租房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6章 结语第117-121页
   ·结论第117-118页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118-119页
   ·尾记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附录第127-142页
 附录1 2011年济南市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项目一览表第127-129页
 附录2 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29-133页
 附录3 专家群的一致性指标权重赋值结果第133-136页
 附录4 表格目录第136-138页
 附录5 插图目录第138-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大学科技园职住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均衡理论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以济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