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喷气织机发展趋势及性能要求 | 第11-14页 |
| ·喷气织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1页 |
| ·喷气织机所面对的技术困难及性能要求 | 第11-14页 |
| ·经纱张力检测装置 | 第14-16页 |
| ·经纱张力检测装置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传感器类型 | 第15-16页 |
| ·经纱张力控制方法 | 第16-19页 |
| ·电子送经、电子卷取 | 第17-18页 |
| ·活动后梁 | 第18-19页 |
| ·经纱张力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织造过程中经纱动张力分布特性研究 | 第21-37页 |
| ·经纱张力及分类 | 第21-24页 |
| ·经纱静态张力 | 第21-22页 |
| ·经纱动态张力 | 第22-24页 |
| ·织机经纱张力的数学模型 | 第24-33页 |
| ·纱线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 ·开口形变 | 第26-28页 |
| ·打纬形变 | 第28-29页 |
| ·送经和卷取运动 | 第29-31页 |
| ·活动后梁运动 | 第31-33页 |
| ·织机经纱分段受力 | 第33页 |
| ·织机动张力仿真模型及分析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主动式磁电集成后梁设计 | 第37-49页 |
| ·经纱张力控制途径 | 第37-38页 |
| ·后梁补偿位移量分析 | 第38-41页 |
| ·一个织造周期内的经纱形变量 | 第38-39页 |
| ·活动后梁位移量 | 第39-41页 |
| ·主动式磁电集成后梁机构 | 第41-45页 |
| ·对心平底推杆凸轮机构参数计算 | 第41-43页 |
| ·改进的补偿参数设计 | 第43-45页 |
| ·基于Solidworks的对心平底推杆凸轮机构开发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高速喷气织机经纱动张力控制仿真 | 第49-61页 |
| ·主动式磁电集成后梁驱动电机本体数学模型及仿真 | 第49-57页 |
| ·电磁转矩方程 | 第50-51页 |
| ·感应电势方程 | 第51-53页 |
| ·电压平衡方程 | 第53-54页 |
| ·转矩平衡方程 | 第54页 |
| ·无刷直流电机运动仿真模型 | 第54-57页 |
| ·主动式磁电集成后梁的电机响应特性仿真 | 第57-59页 |
| ·带主动式磁电集成后梁的经纱张力仿真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7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专利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