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1页 |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内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回顾 | 第14-16页 |
·制度变迁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概念界定和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7页 |
·论文架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概念及定义 | 第21-22页 |
·制度 | 第21页 |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 第21页 |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 | 第21-22页 |
·制度安排 | 第22页 |
·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22-24页 |
·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22-23页 |
·自发演进的制度变迁与人为设计的制度变迁 | 第23页 |
·激进式制度变迁与渐进式制度变迁 | 第23-24页 |
·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24-25页 |
·产权理论 | 第24页 |
·国家理论 | 第24-25页 |
·意识形态理论 | 第25页 |
·路径依赖理论 | 第25页 |
·制度变迁理论一般模型 | 第25-28页 |
第3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践 | 第28-34页 |
·传统退休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传统退休金制度的创建时期(1949-1956) | 第28-29页 |
·传统退休金制度的调整时期(1957-1966) | 第29-30页 |
·传统退休金制度的挫折时期(1967-1977) | 第30页 |
·传统退休金制度的恢复时期(1978-1992) | 第30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30-32页 |
·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情况 | 第32-34页 |
第4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 第34-40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因 | 第34-38页 |
·传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分析 | 第34-36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需求与供给的不均衡 | 第37-38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及主体 | 第38页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非意图效果 | 第38-40页 |
·改革备受争议 | 第38-39页 |
·提前退休潮 | 第39页 |
·试点省市抱观望态度 | 第39页 |
·巨大的财政压力 | 第39-40页 |
第5章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阻力分析 | 第40-49页 |
·制度供求层面 | 第40-42页 |
·新制度供给不足 | 第40-41页 |
·非合理制度需求的出现 | 第41-42页 |
·成本-收益角度 | 第42-44页 |
·预期收益的不确定 | 第42-43页 |
·搭便车现象 | 第43页 |
·转轨成本压力 | 第43-44页 |
·路径依赖带来的阻力 | 第44-46页 |
·制度需求者的路径依赖 | 第44-45页 |
·制度供给者的路径依赖 | 第45页 |
·低效均衡的锁定 | 第45-46页 |
·相关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 第46-48页 |
·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第6章 制度变迁理论指导下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思路 | 第49-54页 |
·制度供给角度 | 第49-50页 |
·优化制度设计 | 第49-50页 |
·完善配套制度 | 第50页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50页 |
·制度需求角度 | 第50-51页 |
·协调利益冲突,减少改革阻力 | 第51-54页 |
·促进公平 | 第51-52页 |
·统一改革 | 第52页 |
·坚持福利刚性原则,允许合理差距 | 第52页 |
·分账管理 | 第52-53页 |
·政府承担转制成本 | 第53-54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研究局限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