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一、 绪论 | 第12-20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 关于纳税服务的定义和属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关于转变纳税服务观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3. 关于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8页 |
(五)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18-20页 |
二、 相关思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 第20-28页 |
(一) 纳税服务的相关思想 | 第20-21页 |
1. 税收文明说 | 第20页 |
2. 权利义务说 | 第20页 |
3. 市场管理说 | 第20-21页 |
(二) 纳税服务概念与纳税服务体系 | 第21-24页 |
1. 纳税服务概念 | 第21-22页 |
2. 纳税服务之内涵 | 第22页 |
3. 纳税服务之具体内容 | 第22-23页 |
4. 纳税服务之体系构成 | 第23-24页 |
(三) 纳税服务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24-26页 |
1. 纳税服务“公共财政”论 | 第24-25页 |
2. 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论 | 第25页 |
3. 纳税服务“税收遵从”论 | 第25-26页 |
(四) 纳税服务工作意义 | 第26-28页 |
1. 纳税服务是构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 第26页 |
2. 纳税服务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 第26-27页 |
3. 纳税服务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径之一 | 第27页 |
4. 纳税服务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7-28页 |
三、 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一) 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1. “税收遵从”时间成本高 | 第28页 |
2. “税收遵从”货币成本高 | 第28-29页 |
3. “税收遵从”心理成本高 | 第29页 |
(二) 我国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1. 征纳双方沟通渠道不畅通 | 第29-30页 |
2. 各层级征管体系没有实现无缝对接 | 第30页 |
3. 税务人员素质与数量有待提升 | 第30-31页 |
4. 缺乏对税收数据的有效运用 | 第31页 |
5. 纳税服务执行标准不统 | 第31页 |
6. 纳税服务缺乏考核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四、 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的措施 | 第32-40页 |
(一) 打造征纳双方沟通渠道 | 第32-33页 |
1. 畅通政策传导渠道 | 第32页 |
2. 畅通纳税服务需求传导方式 | 第32-33页 |
(二) 信息网络实现服务无缝对接 | 第33-34页 |
1. 行业联合提升服务 | 第33页 |
2.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 | 第33-34页 |
3. 数据模型趋势预测 | 第34页 |
(三) 提升人员素质,廓清执法服务理念 | 第34-35页 |
(四) 优化办税大厅工作模式 | 第35-37页 |
1. 导税员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为纳税人提供“无障碍”办税环境 | 第35-36页 |
2. 借鉴银行成功经验,安装自动叫号机与服务评价系统,科学安排纳税人办税 | 第36页 |
3. 将纳税服务大厅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 | 第36页 |
4. 实施新开户预约服务 | 第36页 |
5. 开展“纳税超市” | 第36-37页 |
(五) 划分纳税服务需求层次 | 第37-38页 |
1. 建立完善纳税人档案 | 第37页 |
2. 对纳税人科学分类 | 第37-38页 |
3. 建立纳税信用体系 | 第38页 |
(六) 考核评估机制建设 | 第38-40页 |
五、 总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一) 总结 | 第40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