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生物质焦油均相转化及其在焦炭中异相脱除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0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焦油的定义和分类第18-19页
   ·焦油的生成及均相转化研究进展第19-22页
     ·热解焦油的生成第20-21页
     ·焦油的均相转化第21-22页
   ·焦炭微观结构及灰分随热解条件的演化规律研究进展第22-27页
     ·热解条件对焦炭微观物理结构特性的影响第22-24页
     ·热解条件对焦炭微观化学结构特性的影响第24-25页
     ·热解条件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迁移规律第25-27页
   ·生物质焦对焦油的催化脱除研究进展第27-32页
     ·生物质焦与其它催化剂的对比第27-29页
     ·生物质焦对热解焦油的催化脱除第29-31页
     ·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脱除第31-32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第32-34页
     ·研究目标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0页
第二章 生物质热解焦油的生成及其均相转化规律第40-98页
   ·引言第40-41页
   ·实验研究第41-44页
     ·实验原料第41-42页
     ·固定床反应器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页
     ·焦油的取样与分析第43-44页
   ·热解焦油的生成与转化第44-51页
     ·热解焦油的生成第45-48页
       ·温度及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46-47页
       ·粒径大小的影响第47-48页
     ·热解焦油的均相转化第48-51页
       ·不同气氛的影响第48-49页
       ·气氛浓度的影响第49-51页
   ·焦油成分的 GC/MS 分析第51-73页
     ·热解焦油成分的 GC/MS 分析第51-59页
       ·温度对稻秆热解焦油的影响第51-55页
       ·温度对松木热解焦油的影响第55-59页
     ·均相转化焦油成分的 GC/MS 分析第59-73页
       ·不同气氛的对比第59-62页
       ·温度的影响第62-69页
         ·温度对热裂解条件的影响第62-64页
         ·温度对 O_2部分氧化的影响第64-66页
         ·温度对 H_2O 重整的影响第66-68页
         ·温度对 CO_2重整的影响第68-69页
       ·气氛浓度的影响第69-73页
         ·H_2O 浓度的影响第70-71页
         ·CO_2浓度的影响第71-73页
   ·典型焦油的定量分析第73-79页
     ·典型焦油成分的标定第73-74页
     ·热解条件下典型焦油的定量分析第74-76页
     ·均相转化条件下典型焦油的定量分析第76-79页
   ·焦油均相转化机理第79-91页
     ·初级热解焦油裂解转化的有机质谱解析第80-83页
     ·多环芳烃的生成及转化第83-88页
     ·不同气氛对焦油均相转化的影响第88-90页
     ·焦油均相转化路线图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第三章 生物质焦结构随生成条件的演化规律及其对焦炭反应性影响第98-129页
   ·引言第98页
   ·生物质焦的生成与分析第98-101页
     ·不同条件下焦炭的生成第99-100页
     ·生物质焦孔隙结构分析第100页
     ·生物质焦 FTIR 分析及碱金属测试第100-101页
   ·生物质焦微观物理结构的演化规律第101-112页
     ·热解条件对焦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01-106页
       ·热解温度的影响第101-103页
       ·升温速率的影响第103-104页
       ·停留时间的影响第104-105页
       ·温度对已热解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05-106页
     ·生物质种类对焦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06-107页
     ·预处理对焦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07页
     ·焦炭微观结构的分形分析第107-112页
   ·生物质焦微观化学结构的 FTIR 分析第112-121页
     ·焦炭化学结构的 FTIR 分析第113-119页
     ·焦炭化学结构的转化机理分析第119-121页
   ·生物质焦中碱金属迁移第121-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第四章 生物质焦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的脱除机理研究第129-151页
   ·引言第129页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129-132页
     ·实验原料第129-130页
     ·实验装置第130-132页
     ·实验步骤第132页
     ·分析及测试方法第132页
   ·萘在生物质焦层中的脱除第132-138页
     ·萘热裂解转化规律第133-135页
     ·不同温度下生物质焦对萘的转化第135-136页
     ·含混合气时生物质焦对萘的转化第136-137页
     ·不同预处理生物质焦对萘的转化第137-138页
   ·生物质焦特性在萘脱除过程中的演变第138-146页
     ·生物质焦的积炭第138-140页
     ·生物质焦孔隙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第140-141页
     ·孔隙的分形维数第141-142页
     ·生物质焦反应活性的变化第142-146页
   ·生物质焦脱除焦油的催化作用机理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1页
第五章 生物质焦脱除全焦油的规律研究第151-168页
   ·引言第151页
   ·实验系统第151-152页
     ·实验原料第151-152页
     ·实验方法第152页
   ·生物质焦对焦油的脱除第152-163页
     ·焦炭对焦油脱除的选择性第152-155页
     ·焦炭种类对焦油脱除的影响第155-157页
     ·温度对生物质焦脱除焦油的影响第157-158页
     ·停留时间对焦油脱除的影响第158-159页
     ·焦炭粒径对焦油脱除的影响第159-160页
     ·金属盐含量对焦油脱除的影响第160-163页
   ·生物质焦孔隙在焦油脱除中的变化第163-164页
   ·二段式下吸气化炉工艺改进方案及理论分析第164-165页
   ·结论第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68-171页
   ·结论第168-170页
   ·创新点第170页
   ·展望与建议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列表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焦油生物质气再燃还原NO的实验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与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