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钛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Fe/N/rGO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主要缩略词第7-12页
第一章 生物医用材料第12-36页
   ·概况和分类第12-16页
   ·医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的发展及不足第16-19页
   ·钛合金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第19-21页
     ·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提高生物活性第19-20页
     ·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提高其他性能第20-21页
   ·生物化学法表面改性的研究第21-25页
     ·基于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化学修饰第21-23页
     ·基于光接枝的化学修饰第23-24页
     ·基于ATRP法制备分子刷的化学修第24-25页
   ·医用生物材料生物摩擦学的改性研究第25-30页
     ·生物摩擦学的发展第25-26页
     ·人工关节的生物摩擦学第26-27页
     ·接枝改性改善生物摩擦学第27-29页
     ·表面沉积类金刚石碳膜改善生物摩擦学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钛合金表面类金刚石-光接枝全氟烃基单分子层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6-63页
   ·引言第36-38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8-40页
   ·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制备第40-42页
     ·Ti6Al4V合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制备第40-41页
     ·DLC/Ti表面光接枝全氟烃基单分子层的制备第41-42页
   ·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表征第42-4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2页
     ·表面润湿性分析第42页
     ·表面三维形貌分析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7页
     ·本节小结第47页
   ·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表面细胞相容性研第47-53页
     ·复合薄膜表面细胞相容性实验第48-50页
     ·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表面耐腐蚀性能研究第53-56页
     ·电化学腐蚀测试实验第54页
     ·电化学腐蚀测试结果与讨论第54-56页
   ·Ti6Al4V合金表面复合薄膜的表面摩学擦性能研究第56-59页
     ·摩擦学性能测试实验第57页
     ·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第57-58页
     ·本节小结第58-59页
   ·本章总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第三章 SBMA聚合物刷的仿生合成及其在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第63-76页
   ·引言第63-65页
     ·关节软骨润滑系统第63页
     ·仿生水润滑第63-64页
     ·亲水性聚合物刷的制备第64-65页
   ·实验部分第65-66页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第65页
     ·表面引发剂的制备第65-66页
     ·ATRP法制备聚SBMA刷第66页
   ·聚合物刷的表征方法第66-67页
   ·实验部分第67-73页
     ·表面引发剂的合成第67-68页
     ·SBMA聚合物刷的制备与表征第68-71页
     ·聚合物刷在水环境下的润滑性能第71-73页
   ·本章总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四章 一类石墨烯为载体的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76-99页
   ·燃料电池的研究背景第76-82页
     ·燃料电池及其工作原理第76-79页
     ·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79-80页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TM-N-C的研究进展第80-82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82-83页
   ·实验部分第83-85页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83-84页
     ·实验仪器第84页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84-85页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85-86页
   ·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86-87页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86页
     ·催化剂电催化性能测试第86-87页
   ·催化剂结构的表征结果与讨论第87-90页
     ·SEM、TEM图分析第87-88页
     ·Roman谱分析第88页
     ·IR谱分析第88-89页
     ·XPS谱分析第89-90页
   ·催化剂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0-95页
     ·循环伏安分析第90-91页
     ·旋转圆盘电极分析第91-93页
     ·耐甲醇毒性及稳定性测试第93-94页
     ·热解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94-95页
   ·本章总结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99-102页
   ·主要结论第99-100页
   ·存在的不足第100-101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01-10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东部万象洞石笋MIS3/2转换期气候记录
下一篇:应用离子液体调控的液—液界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