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原因 | 第10页 |
·研究对象及角度 | 第10页 |
·理论指导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及相关理论的阐述 | 第15-23页 |
·城市商业综合体 | 第15-22页 |
·概念 | 第15-17页 |
·分类 | 第17-20页 |
·特点 | 第20-22页 |
·周边环境要素 | 第22页 |
·整合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 | 第23-76页 |
·与城市功能的整合 | 第23-29页 |
·城市功能配置理论 | 第23-24页 |
·功能配置原则 | 第23-24页 |
·功能配置类型 | 第24页 |
·城市功能定位 | 第24-28页 |
·区位布局 | 第25-26页 |
·功能配置 | 第26-28页 |
·城市功能价值 | 第28-29页 |
·依托商圈成熟区,带动城市中心区 | 第28-29页 |
·激活潜在城市副中心 | 第29页 |
·与城市交通的整合 | 第29-41页 |
·与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整合 | 第30-36页 |
·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整合 | 第30-32页 |
·与空中或地下步道系统的衔接 | 第32-34页 |
·与城市公交系统的整合 | 第34-36页 |
·与城市车行交通系统的整合 | 第36-41页 |
·上下客点的设置 | 第37页 |
·停车场的设置 | 第37-40页 |
·货流的设置 | 第40-41页 |
·与城市空间的整合 | 第41-53页 |
·与城市空间的总体关系 | 第41页 |
·自身空间组合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41-45页 |
·并置式 | 第42页 |
·叠加式 | 第42-43页 |
·相贯式 | 第43-44页 |
·分离式 | 第44-45页 |
·与城市化空间的整合 | 第45-53页 |
·入口——和城市的接口空间 | 第45-48页 |
·广场——城市的呼吸空间 | 第48-51页 |
·商街——城市街道的延续 | 第51-53页 |
·与周边建筑形态的整合 | 第53-64页 |
·城市天际线的勾勒 | 第53-54页 |
·城市肌理的延续 | 第54-55页 |
·建筑界面的连续 | 第55-64页 |
·垂直界面的设计 | 第56-63页 |
·顶面的设计 | 第63页 |
·地面的设计 | 第63-64页 |
·与景观设施的整合 | 第64-69页 |
·绿化系统的组织 | 第64-66页 |
·水体系统的利用 | 第66-67页 |
·小品与标识等设施的完善 | 第67-69页 |
·与场所·文脉的整合 | 第69-76页 |
·人的心理 | 第70页 |
·人的行为 | 第70-73页 |
·文脉的继承 | 第73-76页 |
第四章 城市商业综合体典型案例分析 | 第76-86页 |
·美国洛克菲勒中心 | 第76-80页 |
·城市功能的增补 | 第76-77页 |
·城市交通一体化设计 | 第77页 |
·城市空间与建筑形态的延伸 | 第77-79页 |
·景观设施和场所文脉的人性化营造 | 第79-80页 |
·日本六本木新城 | 第80-86页 |
·完备的城市功能配套 | 第80-81页 |
·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 第81页 |
·整体的城市空间营造 | 第81-83页 |
·丰富的建筑形态 | 第83-84页 |
·完善的景观设施与人性化的场所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