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创作心态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创作心态变化的作品呈现 | 第12-29页 |
第一节 进取与探索:早期小说创作 | 第12-15页 |
(一) 纯真美好的“流寇时期” | 第12页 |
(二) 改革春风下的“商州系列”小说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沉沦与真实:《浮躁》到《废都》 | 第15-19页 |
(一) 创作方向:从表现社会到忠于内心 | 第15-16页 |
(二) 表现手法:从精心设计到自由书写 | 第16页 |
(三) 人物塑造:从理想单一到现实多面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忧患与超越:《秦腔》时期 | 第19-23页 |
(一) 只呈现,不言说 | 第19-21页 |
(二) 还乡:只为告别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反思与回归:《古炉》的出现 | 第23-29页 |
(一) 反思“文革”的缘起 | 第23-24页 |
(二) 日常混沌生活与苦难历史的结合 | 第24-26页 |
(三) 回归早期抒情传统 | 第26-27页 |
(四) 结束,回归开始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影响创作心态变化的因素 | 第29-44页 |
第一节 个人因素:贾平凹的人格背景 | 第29-34页 |
(一) 个人定位:矮小孱弱、其貌不扬 | 第29-30页 |
(二) 社会定位:根植农村来立足城市 | 第30-32页 |
(三) 文化定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文化因素:病人心态和神秘文化的影响 | 第34-39页 |
(一) 疾病对作家创作的双重影响 | 第34-36页 |
(二) 神秘文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时代和文坛主题的关系 | 第39-44页 |
(一) 与时代主题的亲疏 | 第39-41页 |
(二) 与文坛主流的关系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创作心态在当代的典型性分析 | 第44-56页 |
第一节 时代突变下的精神焦虑 | 第45-51页 |
(一) 存在焦虑:人的存在与虚无 | 第45-46页 |
(二) 文化焦虑:传统乡土文化的式微 | 第46-48页 |
(三) 生态焦虑:人与自然关系的疏远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城乡之间精神家园的寻找 | 第51-56页 |
(一) 城市:“他者”的存在 | 第51-53页 |
(二) 乡村:依赖到告别 | 第53-55页 |
(三) 城乡之间:彷徨与流离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附录一 评论文章索引 | 第57-60页 |
附录二 研究专著目录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