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旋流器对含油污水分离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及分离原理 | 第7-9页 |
·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 | 第7-8页 |
·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原理 | 第8-9页 |
·水力旋流器的优缺点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水力旋流器的流场特征及工作原理 | 第12-29页 |
·流体的旋转运动 | 第12-18页 |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 第12页 |
·自由涡运动 | 第12-13页 |
·强制涡运动 | 第13-15页 |
·组合涡运动 | 第15-17页 |
·水力旋流器内部的涡流特征 | 第17-18页 |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 第18-20页 |
·内旋流和外旋流 | 第18页 |
·短路流 | 第18页 |
·循环流 | 第18页 |
·零速度包络面 | 第18-19页 |
·最大切线速度轨迹面 | 第19页 |
·空气柱 | 第19-20页 |
·水力旋流器内流体运动 | 第20-28页 |
·速度分布 | 第20-23页 |
·压力分布 | 第23-25页 |
·颗粒及密度分布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湍流模型及算法 | 第29-48页 |
·流体计算软件FLUENT简介 | 第29-33页 |
·计算流体力学求解过程 | 第31-32页 |
·求解精度与计算格式 | 第32-33页 |
·单相湍流模型 | 第33-41页 |
·湍流运动的基本概念 | 第34页 |
·湍流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 第34-41页 |
·多相流模型 | 第41-43页 |
·多相流动的分类 | 第41页 |
·多相流动模拟的方法 | 第41-42页 |
·多相流模型选择原则 | 第42-43页 |
· | 第43-46页 |
·物理模型 | 第43-44页 |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SIMPLE算法及其改进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水力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 | 第48-72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几何模型 | 第48-49页 |
·湍流模型 | 第49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9-50页 |
·网格生成 | 第50页 |
·水力旋流器液相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0-63页 |
·速度分布规律 | 第50-58页 |
·压力分布规律 | 第58-63页 |
·固液两相模拟结果 | 第63页 |
·不同结构形式模拟结果 | 第63-71页 |
·双切向入口形式 | 第63-66页 |
·双锥段形式 | 第66-68页 |
·细长锥形式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实验方案的初步设计 | 第72-76页 |
·实验目的 | 第72页 |
·实验原理 | 第72页 |
·实验设计图及装置组成 | 第72-75页 |
·泵组模块 | 第72-73页 |
·管路系统(管材、阀门、弯头、三通的选择) | 第73-74页 |
·压力测量 | 第74页 |
·流量测量系统 | 第74页 |
·流量测量水槽的制作 | 第74页 |
·测量水槽底座的制作 | 第74页 |
·测量水槽底座支撑梁部分 | 第74-75页 |
·刻度尺的选择 | 第75页 |
·实验步骤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详细摘要 | 第84-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