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NO_x与SO_2的生成机理 | 第13-14页 |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3页 |
·SO_2的生成机理 | 第13-14页 |
·NO_x与SO_2的危害 | 第14-16页 |
·NO_x的危害 | 第14-15页 |
·SO_2的危害 | 第15-16页 |
·新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对比 | 第16-17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NO_x与SO_2控制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烟气中SO_2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现有NO_x控制技术 | 第20-22页 |
·低NO_x燃烧技术 | 第20-21页 |
·烟气脱硝技术 | 第21-22页 |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络合吸收法 | 第22-23页 |
·氧化吸收法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NaClO_2/(NH_4)_2CO_3吸收SO_2,NO的动力学研究 | 第27-45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NaClO_2/(NH_4)_2CO_3吸收NO的动力学研究 | 第28-36页 |
·实验装置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2-36页 |
·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对比 | 第36-38页 |
·NaClO_2/(NH_4)_2CO_3吸收NO与SO_2的动力学研究 | 第38-40页 |
·SO_2浓度对NO,SO_2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NaClO_2浓度对NO、SO_2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NO浓度对SO2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40页 |
·(NH_4)_2SO_3溶液对NO_2吸收的影响 | 第40-44页 |
·实验分析 | 第40-41页 |
·(NH_4)_2SO_3浓度对NO_2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NO_2进口浓度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温度对NO_2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喷淋塔内NaClO_2/(NH_4)CO_3混合溶液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 | 第45-65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实验系统 | 第46页 |
·实验仪器及药剂 | 第46-50页 |
·实验仪器 | 第46-50页 |
·计算方法 | 第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NaClO_2浓度对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1页 |
·NO浓度对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SO_2浓度对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NH_4)2CO_3浓度对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3页 |
·pH对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液气比NO、SO_2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54页 |
·产物分析 | 第54-56页 |
·响应曲面法在NO,SO_2脱除实验的应用 | 第56-63页 |
·响应曲面法简介 | 第56页 |
·实验设计及参数分析 | 第56-58页 |
·操作参数的影响检验 | 第58-63页 |
·模型的改进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系统的物料平衡计算 | 第65-81页 |
·前言 | 第65页 |
·物料平衡计算 | 第65-66页 |
·喷淋脱硫系统分析与物料能量平衡计算 | 第66-74页 |
·烟气量计算 | 第66-67页 |
·水平衡 | 第67-69页 |
·热平衡 | 第69-73页 |
·固态平衡 | 第73-74页 |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 第74-76页 |
·软件功能 | 第75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75-76页 |
·软件界面说明及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软件计算界面及说明 | 第76-78页 |
·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全文结论 | 第81-82页 |
·创新点 | 第82页 |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