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以武警广西总队为例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关于国家、军队审计风险成因、防范与控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武警审计风险概念 | 第17-18页 |
| ·审计风险的定义 | 第17-18页 |
| ·武警审计风险的概念 | 第18页 |
| ·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武警审计风险要素 | 第18-22页 |
| ·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变革 | 第18-19页 |
| ·武警审计风险要素 | 第19-22页 |
| ·武警审计风险的特征 | 第22-23页 |
| ·较弱的可控性 | 第22页 |
| ·利害的双重性 | 第22页 |
| ·责任的有限性 | 第22-23页 |
| ·审计价值的危机性 | 第23页 |
| ·主要涉及理论综述 | 第23-25页 |
| ·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 ·审计学基础理论 | 第24页 |
| ·公共管理学理论 | 第24页 |
| ·数理统计学理论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武警审计风险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8页 |
| ·武警审计风险构成 | 第25-31页 |
| ·审计评价依据风险 | 第25-26页 |
| ·审计抽样风险 | 第26-27页 |
| ·审计取证风险 | 第27-29页 |
| ·内部控制风险 | 第29-30页 |
| ·审计处理风险 | 第30-31页 |
| ·武警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 ·武警审计体制 | 第31-33页 |
| ·武警审计环境 | 第33-34页 |
| ·武警审计人员素质 | 第34-36页 |
| ·武警审计技术手段 | 第36-37页 |
| ·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途径 | 第38-53页 |
| ·改革武警审计体制 | 第38-41页 |
| ·增强武警审计独立性 | 第38-39页 |
| ·增强武警审计权威性 | 第39-40页 |
| ·增强武警审计客观性 | 第40页 |
| ·提高武警审计全面性 | 第40-41页 |
| ·改善武警审计环境 | 第41-43页 |
| ·治理武警部队经济环境 | 第41页 |
| ·健全武警审计法律环境 | 第41-42页 |
| ·建立和谐的武警审计工作环境 | 第42-43页 |
| ·加强武警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 第43-45页 |
| ·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 | 第43-44页 |
| ·培养强烈的风险意识 | 第44页 |
| ·提高武警审计人员素质 | 第44-45页 |
| ·建立审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 第45页 |
| ·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 第45-50页 |
| ·抓好审计立项和实施方案制定 | 第45-47页 |
| ·抓好审计实施 | 第47-49页 |
| ·控制审计报告质量 | 第49页 |
| ·做好审计回访 | 第49页 |
| ·区分会计与审计责任 | 第49-50页 |
| ·加强武警审计工作创新 | 第50-53页 |
| ·加强审计技术、手段创新 | 第50页 |
| ·推行审计模式创新 | 第50-51页 |
| ·实行“双向承诺制度” | 第51页 |
| ·强化审计复核 | 第51页 |
| ·建立审计抽查制度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武警广西总队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实例研究 | 第53-65页 |
| ·基本情况 | 第53页 |
| ·实证研究构思 | 第53页 |
| ·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做法 | 第53-60页 |
| ·制度方面 | 第54-55页 |
| ·人员素质方面 | 第55页 |
| ·审计程序方面 | 第55-58页 |
| ·审计环境方面 | 第58-59页 |
| ·审计体制方面 | 第59-60页 |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评估 | 第60-65页 |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经验 | 第60-61页 |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效果评估 | 第61-62页 |
| ·进一步加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 | 第62-65页 |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