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末端智能节能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现阶段国内外建筑智能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智能建筑概述 | 第12-14页 |
| ·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智能建筑未来趋势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章节架构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智能建筑空调末端控制系统 | 第19-34页 |
| ·空调末端控制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中央空调缺乏节能自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系统实现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中央空调末端节能实现的原理 | 第20-25页 |
| ·风机变频控制节能原理 | 第20-22页 |
| ·机组自控节能原理 | 第22-24页 |
| ·集中监控管理节能原理 | 第24-25页 |
| ·空调末端控制系统一般实现方式 | 第25-31页 |
| ·集散控制方式 | 第25-27页 |
| ·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 第27-30页 |
| ·以太控制网络方式 | 第30-31页 |
| ·空调末端控制系统与建筑智能系统集成 | 第31-33页 |
| ·以 BAS 为核心的系统集成 | 第31-32页 |
| ·只与冷热源群控系统并行集成 | 第32页 |
| ·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集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莲花山酒店空调末端自控系统设计 | 第34-42页 |
| ·莲花山粤海酒店中央空调系统概况 | 第34页 |
| ·空调末端节能自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34-41页 |
| ·盘管风机节能自控设计 | 第34-35页 |
| ·空调风柜节能自控设计 | 第35-37页 |
| ·新风柜机节能自控设计 | 第37-39页 |
|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39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空调末端自控系统实现 | 第42-54页 |
| ·ModBus 通讯协议 | 第42-46页 |
| ·ModBus 通讯协议简介 | 第42页 |
| ·ModBus 通讯协议的传输方式 | 第42-43页 |
| ·ModBus 常用的功能代码 | 第43-44页 |
| ·末端网络系统地址与内容分配设置 | 第44-46页 |
| ·空调网络结构 | 第46-47页 |
| ·BCU 系列空调末端控制器 | 第47页 |
| ·盘管风机节能自控实现 | 第47-49页 |
| ·本项目盘管风机选型 | 第47页 |
| ·盘管风机控制器连接 | 第47-49页 |
| ·空调风柜节能自控实现 | 第49-51页 |
| ·本项目空调风柜选型 | 第49-50页 |
| ·空调风柜控制器连接 | 第50-51页 |
| ·新风柜机节能自控实现 | 第51-53页 |
| ·本项目新风柜机选型 | 第51-52页 |
| ·新风柜机控制器连接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上位机组态监控工作站实现 | 第54-68页 |
| ·组态监控实现 | 第54-67页 |
| ·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 ·组态界面的实现 | 第5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能效评估 | 第68-71页 |
| ·系统调试 | 第68-69页 |
| ·末端控制器通讯测试 | 第68-69页 |
| ·调试过程的问题与解决 | 第69页 |
| ·系统的能效评估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