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细胞质不育保持系轮回选择群体的配合力改良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杂种优势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 第14-15页 |
·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 第14页 |
·自交不亲系的利用 | 第14-15页 |
·化学诱变雄性不育的利用 | 第15页 |
·其它途径 | 第15页 |
·杂种优势理论 | 第15-17页 |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17-19页 |
·配合力预测杂种优势 | 第17-18页 |
·油菜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轮回选择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轮回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 第19-20页 |
·轮回选择在油菜中的育种应用 | 第20-21页 |
·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田间材料 | 第24页 |
·亲本DNA材料 | 第24-25页 |
·田间试验及性状考查 | 第25-26页 |
·田间杂交试验 | 第25页 |
·产量比较试验 | 第25-26页 |
·考种数据初步处理 | 第26页 |
·考种数据的分析 | 第26-27页 |
·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 第26页 |
·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6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26-27页 |
·SSR分析 | 第27-28页 |
·SSR反应体系 | 第27页 |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27-28页 |
·PAGE胶制备 | 第27页 |
·电泳分离 | 第27-28页 |
·染色与显影 | 第28页 |
·其他标记分析 | 第28页 |
·分子标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6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9-33页 |
·两群体聚类分析 | 第29-31页 |
·BP群体多样性分析 | 第31-33页 |
·田间数据分析 | 第33-38页 |
·各性状值方差分析 | 第33-34页 |
·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 第34-36页 |
·各性状表型的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亲本的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 | 第38-41页 |
·亲本的遗传距离 | 第38-40页 |
·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下一轮轮回选择群体BP(C1)的构建 | 第41-46页 |
·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46-51页 |
·与性状连锁的标记分析 | 第51-56页 |
4 讨论 | 第56-59页 |
·亲本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 | 第56页 |
·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 | 第56-57页 |
·轮回选择群体与QTL定位 | 第57-58页 |
·轮回选择群体与配合力分析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表及附图 | 第6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