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本文研究出发点 | 第13-14页 |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一)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本文的创新以及难点 | 第16-18页 |
(一)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 本文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一、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 第18-19页 |
二、关于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模型的研究 | 第19-26页 |
(一) 新-新贸易理论中企业生产率与出口的研究 | 第19-21页 |
(二) 新-新贸易理论中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和FDI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三) 新-新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 | 第22-24页 |
(四) 新-新贸易理论的国内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理论框架 | 第26-34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二、模型分析 | 第27-28页 |
(一) 需求函数 | 第27页 |
(二) 生产函数 | 第27-28页 |
(三) 利润函数 | 第28页 |
三、理论分析 | 第28-34页 |
(一) 异质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 第28-32页 |
(二) 影响异质企业出口和FDI的其它因素 | 第32-33页 |
(三) 模型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异质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实证与经验分析 | 第34-52页 |
一、基于行业层面的生产率分析 | 第34-44页 |
(一) 行业数据来源及筛选 | 第34-35页 |
(二) 生产率的估算 | 第35-40页 |
(三) 分行业生产率水平同我国分行业出口和FDI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40-44页 |
二、基于微观异质企业层面的生产率水平分析 | 第44-46页 |
三、我国异质企出口和FDI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6-48页 |
四、我国异质企业出口和FDI的“复合化”现象 | 第48-49页 |
五、我国异质企业出口和FDI与目标国市场需求相关关系 | 第49-50页 |
六、我国异质企业国际化与中间产品贸易 | 第50-52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一、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生产率水平 | 第52页 |
二、坚持促进贸易自由化,采用渐进策略 | 第52-53页 |
三、优化FDI的结构,避免趋同现象 | 第53页 |
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国际化路径 | 第53-54页 |
五、促进中间产品贸易,优化产业结构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谢辞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