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汽轮机冷端系统设计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冷端系统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冷端系统简介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汽轮机微增出力计算方法 | 第14-28页 |
| ·末级流量不变的假设 | 第14页 |
| ·汽轮机微增出力及微增出力曲线 | 第14-15页 |
| ·微增出力通用计算方法 | 第15-22页 |
| ·定义相关的功率与误差 | 第15页 |
| ·末级出口排汽参数的计算 | 第15-16页 |
| ·热力过程计算 | 第16-17页 |
| ·余损系数ζ | 第17-18页 |
| ·余速损失的计算 | 第18页 |
| ·综合误差分析 | 第18-19页 |
| ·微增出力通用计算方法的计算实例 | 第19-22页 |
| ·背压变化对汽轮机功率影响的其他计算方法 | 第22-28页 |
| ·汽轮机末级计算法 | 第22-25页 |
| ·等效焓降法 | 第25-28页 |
| ·汽轮机微增出力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28页 |
| 第三章 汽轮机冷端设计优化的方法 | 第28-48页 |
| ·最优化理论 | 第29-30页 |
| ·冷端设计优化的概念 | 第30页 |
| ·凝汽器真空 | 第30-32页 |
| ·凝汽器最佳真空 | 第30页 |
| ·汽轮机排汽压力和凝汽器压力的关系 | 第30-31页 |
| ·凝汽器压力的拟定和计算 | 第31-32页 |
| ·凝汽器传热端差 | 第32-35页 |
| ·冷却水温升 | 第35-37页 |
| ·循环水泵 | 第37-40页 |
| ·立式混流泵简介 | 第37-38页 |
| ·泵参数的确定 | 第38-40页 |
| ·表面式凝汽器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40-44页 |
| ·表面式凝汽器换热的基本规律 | 第40-41页 |
| ·表面式凝汽器冷却面积的计算 | 第41页 |
| ·凝汽器传热系数的确定 | 第41-44页 |
| ·追加投资回收年限的计算与确定 | 第44-46页 |
| ·汽轮机冷端设计优化方法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冷端设计优化应用举例 | 第48-57页 |
| ·汽轮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 第48页 |
| ·额定背压时冷端设计相关参数计算 | 第48-51页 |
| ·冷端设计优化计算 | 第51-57页 |
| 第五章 汽轮机冷端系统设计优化应用软件开发 | 第57-64页 |
| ·LABVIEW 简介 | 第57-60页 |
| ·LABVIEW 开发环境 | 第57-58页 |
| ·LABVIEW 特点 | 第58-59页 |
| ·LABVIEW 的特点概述 | 第59页 |
| ·LabVIEW 的新功能 | 第59页 |
| ·选择 LabVIEW 的理由 | 第59-60页 |
| ·软件开发 | 第60-62页 |
| ·软件的理论模型 | 第60-62页 |
| ·软件界面及功能 | 第62页 |
| ·软件实施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 附录 B 冷端设计优化数据表 | 第70-89页 |
| 摘要 | 第89-92页 |
| ABSTRACT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