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选题过程 | 第15-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7页 |
(三) 政策价值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与分析框架 | 第19-27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 | 第19-20页 |
(二)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理念和动机研究 | 第20-21页 |
(三)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对象、内容、类型和特点研究 | 第21页 |
(四)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第21-22页 |
(五)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面临的困境及自身局限研究 | 第22-23页 |
(六) 简短的评论 | 第23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23-24页 |
(一) 天主教会 | 第23-24页 |
(二) 社会服务 | 第24页 |
三、理论视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 第24-26页 |
四、本文叙述框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和现状——基于洪家楼天主教会的调查 | 第27-39页 |
一、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 | 第27-29页 |
二、洪家楼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现状 | 第29-35页 |
(一) 洪家楼天主教会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 | 第29-30页 |
(二) 洪家楼天主教会社会服务的对象 | 第30-31页 |
(三) 洪家楼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领域 | 第31-35页 |
三、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 第35-36页 |
四、洪家楼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 | 第36-39页 |
(一) 洪家楼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类型 | 第36-37页 |
(二) 洪家楼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方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与天主教信仰的关系 | 第39-45页 |
一、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是教义的基本要求 | 第39-40页 |
二、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是教徒实践信仰的重要途径 | 第40-41页 |
三、天主教信仰决定着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的对象 | 第41-44页 |
四、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是宣传信仰的重要手段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特点 | 第45-53页 |
一、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相结合 | 第45-46页 |
二、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兼顾 | 第46-47页 |
三、非营利性和志愿性 | 第47-49页 |
四、资源筹集的便利性和延续性 | 第49-50页 |
五、神职人员在教会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扮演 | 第50-53页 |
第六章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自身的局限 | 第53-63页 |
一、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影响 | 第53-56页 |
(一)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对教徒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 | 第53-54页 |
(二) 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对国家的影响 | 第54-56页 |
二、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面临的挑战 | 第56-60页 |
(一) 经费问题 | 第57-58页 |
(二) 教会对媒体资源的利用 | 第58-59页 |
(三) 社会对教会的认知 | 第59-60页 |
三、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自身的局限 | 第60-63页 |
(一) 组织架构不健全 | 第60-61页 |
(二) 神职人员欠缺 | 第61-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3-72页 |
一、研究发现 | 第63-66页 |
二、促进天主教会充分参与社会服务的建议 | 第66-68页 |
(一) 制定更完善更细致的法律,引导天主教会更加充分地参与社会服务 | 第66-67页 |
(二) 社会层面上应更加关注宗教社会服务 | 第67-68页 |
(三) 加强天主教会在社会服务领域的组织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 | 第68页 |
三、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68-70页 |
(一) 本研究的贡献 | 第68-70页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0页 |
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