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1 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及抑藻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 | 第11-13页 |
·化感物质及分类 | 第13-14页 |
·化感物质的作用特点 | 第14-15页 |
·化感物质抑藻作用机理 | 第15-17页 |
2 藻毒素的类型及其危害 | 第17-20页 |
·藻毒素的类型 | 第17-19页 |
·藻毒素的危害 | 第19-20页 |
3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影响因子 | 第20-25页 |
·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结构及其酶促合成 | 第20-23页 |
·mcy 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23-24页 |
·影响微囊藻毒素合成的环境因子 | 第24-25页 |
4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香根油抑藻效应研究 | 第3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培养方法 | 第35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35页 |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测定方法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香根油对单独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浓度香根油对两种藻类的生长抑制率 | 第38-39页 |
·不同浓度香根油对两种藻类比增长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浓度香根油对两种藻共培养环境下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香根油化感物质鉴定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复合脂肪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培养方法 | 第45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45页 |
·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壬酸和亚油酸在单独或联合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壬酸和亚油酸在单独或联合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 | 第47页 |
·壬酸和亚油酸联合抑藻效应评价 | 第47-50页 |
·壬酸和亚油酸联合时对铜绿微囊藻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0页 |
·壬酸和亚油酸联合时对铜绿微囊藻 O_2~-·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壬酸和亚油酸联合时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两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壬酸和亚油酸对微囊藻毒素合成的影响研究 | 第56-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培养方法 | 第57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57页 |
·实验设计 | 第57-59页 |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铜绿微囊藻在壬酸和亚油酸胁迫下的生长特征 | 第59页 |
·壬酸和亚油酸单独及联合时对 mcyB 的影响 | 第59-60页 |
·壬酸和亚油酸单独及联合时对 MC-RR 产生和释放的影响 | 第60-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本人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获奖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