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22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2 法的理念考辨 | 第22-34页 |
·理念的涵义 | 第22-25页 |
·理念内涵的历史演进 | 第22-24页 |
·理念的涵义 | 第24-25页 |
·法的理念 | 第25-34页 |
·法的理念的学说评介 | 第25-29页 |
·法的理念的厘定 | 第29-31页 |
·考辨法的理念的意义 | 第31-34页 |
3 资源社会性探求 | 第34-62页 |
·资源的概念及传统属性 | 第34-42页 |
·资源的概念 | 第34-38页 |
·资源的传统属性 | 第38-42页 |
·资源社会性的概念 | 第42-47页 |
·什么是社会性 | 第42页 |
·资源社会性的内涵 | 第42-44页 |
·与资源社会性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44-47页 |
·资源社会性的发现 | 第47-53页 |
·发现的前提——“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的历史事实 | 第47-48页 |
·发现的直接动因——资源开发利用的困惑 | 第48-50页 |
·发现的背景——面对资源的两难境地 | 第50-51页 |
·发现的理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 | 第51-52页 |
·发现的成果——核心观念的产生 | 第52-53页 |
·资源社会性的证成 | 第53-56页 |
·资源的产生和存在具备社会性的质的规定性 | 第53-54页 |
·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体现出资源社会性品格 | 第54-55页 |
·资源问题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影响 | 第55页 |
·资源问题必须依靠社会条件和社会手段解决 | 第55-56页 |
·资源社会性的表现 | 第56-62页 |
·资源所有权的分立 | 第56-57页 |
·资源的物质循环和权利流转 | 第57-58页 |
·资源受益主体的不断扩展 | 第58-59页 |
·不同时代人们的资源观 | 第59-62页 |
4 资源社会性理念抽象 | 第62-82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概念 | 第62-67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涵义 | 第62-65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渊源 | 第65-67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生成 | 第67-71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生成的必然性 | 第68-69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诞生 | 第69-71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内容 | 第71-80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基本原则 | 第71-76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价值目标 | 第76-80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意义 | 第80-82页 |
5 资源社会性理念升华 | 第82-102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升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82-89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升华的必要性 | 第82-85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升华的可能性 | 第85-89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功能 | 第89-92页 |
·指引功能 | 第89-90页 |
·调整功能 | 第90-91页 |
·评价功能 | 第91-92页 |
·教育功能 | 第92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着力点 | 第92-97页 |
·资源权利的内涵 | 第93-95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下的权利运行 | 第95-97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升华的意义 | 第97-102页 |
6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制度实现 | 第102-118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的实现概述 | 第102-105页 |
·几点说明 | 第102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实现的意义 | 第102-105页 |
·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05-110页 |
·资源权利配置不当 | 第105-107页 |
·资源效益促进不力 | 第107-108页 |
·资源安全保障乏力 | 第108-109页 |
·资源秩序维护不足 | 第109-110页 |
·资源社会性理念下的制度完善 | 第110-118页 |
·以宪法为中心建立公平的资源权利秩序体系 | 第110-112页 |
·以控权为核心建立严格的资源权力监督制度 | 第112-113页 |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资源效益促进制度 | 第113-115页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稳定可靠的资源安全保障制度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附录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