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秩序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导论第14-75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概述第14-28页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第16-20页
  二、社会转型的模式第20-22页
  三、社会转型的阶段第22-23页
  四、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第23-28页
 第二节 宪法秩序的涵义和构成第28-60页
  一、秩序概说第28-33页
  二、宪法秩序的概念第33-60页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的一般关系第60-75页
  一、社会转型与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60-64页
  二、社会转型与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64-69页
  三、宪法对社会转型的作用第69-75页
第二章 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秩序第75-95页
 第一节 社会经济转型的宪法意义第75-87页
  一、社会经济转型概述第75-83页
  二、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发展第83-86页
  三、宪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第86-87页
 第二节 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经济体制第87-89页
  一、宪法经济制度第87-88页
  二、宪法经济权力第88-89页
 第三节 社会经济转型与公民宪法经济权利第89-95页
  一、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公民第89-90页
  二、市场经济下的公民宪法经济权利体系第90-95页
第三章 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秩序第95-124页
 第一节 社会政治转型的宪法意义第95-101页
  一、社会政治转型概述第95-99页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99-100页
  三、宪法对社会政治转型的作用第100-101页
 第二节 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体制第101-117页
  一、社会政治转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101-107页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国家结构形式第107-114页
  三、政治转型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第114-117页
 第三节 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宪法政治权利第117-124页
  一、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的政治参与第117-118页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政治权利体系的重构第118-124页
第四章 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秩序第124-145页
 第一节 社会文化转型的宪法意义第124-135页
  一、社会文化转型概述第124-129页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129-132页
  三、宪法对社会文化转型的作用第132-135页
 第二节 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体制第135-140页
  一、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职能第135-137页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权力配置第137-140页
 第三节 社会文化转型与公民文化权利第140-145页
  一、文化的多样化与宪法文化权利主体的多元化第140-143页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公民文化权利体系第143-145页
第五章 社会转型的国际环境与宪法秩序第145-169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国际背景与宪法的关系分析第145-149页
  一、全球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第145-148页
  二、中国宪法秩序构建的国际环境第148-149页
 第二节 国际经济与宪法秩序第149-153页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第149-150页
  二、国际经济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第150-153页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与宪法秩序第153-160页
  一、国家政治与中国政治转型第153-157页
  二、国家政治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第157-160页
 第四节 国际文化与宪法秩序第160-169页
  一、文化全球化与全球共同价值第160-163页
  二、国际文化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第163-169页
结语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第181-183页
后记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开设版画课教学的必要性
下一篇:振荡流热管传热机理及其与脉动外场之间的耦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