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艰难时世的窘迫人生 | 第7-9页 |
二、出入儒道的思想历程 | 第9-12页 |
(一) 正始之前儒主道辅 | 第9-11页 |
(二) 正始年间调和儒道 | 第11-12页 |
(三) 正始之后道主儒辅 | 第12页 |
三、创作概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阮籍《咏怀诗》系年考辨 | 第15-44页 |
第一节 阮籍《咏怀诗》系年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阮籍《咏怀诗》系年考辨 | 第17-44页 |
一、系年可考之篇 | 第17-26页 |
二、系年约略可测之篇 | 第26-40页 |
三、系年无考之篇 | 第40-44页 |
第二章 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涵 | 第44-67页 |
第一节 政治倾向 | 第44-51页 |
一、对曹魏政权的态度 | 第45-48页 |
二、对司马集团的态度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历史观 | 第51-58页 |
一、见盛观衰 | 第52-53页 |
二、辨证论 | 第53-55页 |
三、循环论 | 第55-58页 |
第三节 人生观 | 第58-67页 |
一、前期崇尚建功立业 | 第58-59页 |
二、后期力求远祸全身 | 第59-67页 |
第三章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 第67-84页 |
第一节 比兴手法 | 第67-71页 |
一、思路灵活、章法多变 | 第67-68页 |
二、比兴和其他手法的联用 | 第68-71页 |
第二节 抒情风格 | 第71-79页 |
一、苦闷忧伤 | 第71-74页 |
二、隐晦曲折 | 第74-78页 |
三、发言玄远 | 第78-79页 |
第三节 语言艺术 | 第79-84页 |
一、用语含蓄 | 第79-81页 |
二、用典精当 | 第81-84页 |
结语:阮籍《咏怀诗》的历史地位 | 第84-90页 |
一、前人对阮籍的影响 | 第84-85页 |
二、阮籍与当时人的比较 | 第85-87页 |
(一) 阮籍与正始名士的比较 | 第85-86页 |
(二) 阮籍与嵇康的比较 | 第86-87页 |
(三) 阮籍与魏晋放达之士的比较 | 第87页 |
三、阮籍对后人的影响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