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概念 | 第15页 |
·如何界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否正常 | 第15-16页 |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征 | 第16页 |
·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的理论分析 | 第16-19页 |
·性别偏好理论 | 第16-17页 |
·人口经济学理论 | 第17-19页 |
2 世界各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性分析 | 第19-23页 |
·世界各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实例分析 | 第19-21页 |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趋势 | 第19页 |
·以色列等较发达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趋势 | 第19-20页 |
·古巴等发展中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趋势 | 第20-21页 |
·造成世界各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世界各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不同跟经济水平有关 | 第21页 |
·所处地域的不同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 第21-23页 |
3 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及其主要特征 | 第23-33页 |
·从全省的数据来看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动趋势 | 第23-24页 |
·辽宁省省情概况 | 第23页 |
·1985 年-2005 年辽宁省与全国出生性别比分析 | 第23-24页 |
·现阶段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 第24-29页 |
·与全国相比开始时间较晚,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 第24-25页 |
·各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别 | 第25-26页 |
·城乡之间差异显著 | 第26-27页 |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孩次的递增性 | 第27-28页 |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高低随生育政策率的不同而变化 | 第28-29页 |
·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的效应 | 第29-33页 |
·破坏个体生命发展历程的自然规律 | 第29-30页 |
·对传统家庭模式的一种冲击 | 第30-31页 |
·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1-33页 |
4 影响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的因素和未来趋势预测 | 第33-42页 |
·影响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因素 | 第33-38页 |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人口因素 | 第33-34页 |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因素 | 第34页 |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经济因素 | 第34-35页 |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社会文化因素 | 第35-37页 |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 第37-38页 |
·辽宁省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预测 | 第38-42页 |
·基于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预测的结果 | 第38-39页 |
·基于罗吉斯增长曲线预测的结果 | 第39-40页 |
·辽宁省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发展趋势 | 第40-42页 |
5 平衡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对策分析 | 第42-48页 |
·加大男女平等生育观的宣传 | 第42-43页 |
·弱化人们对男性婴儿的偏好 | 第42页 |
·强化人们对出生婴儿的责任感 | 第42-43页 |
·开展关爱女孩的活动,提高妇女和女童的社会地位 | 第43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有关生育制度法律法规条款的完善 | 第43-44页 |
·对现有生育政策的调整 | 第44页 |
·加大执法中执行监管的力度 | 第44-45页 |
·加快全社会各个层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第45-47页 |
·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45-46页 |
·强化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 | 第46页 |
·强化家庭社会保障的作用 | 第46-47页 |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探讨 | 第47-48页 |
·对医疗机构的整顿 | 第47页 |
·其他部门的通力协作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