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向"学本"转型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11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向"学本"转型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 第11-12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使用规律决定其向"学本"转型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本论文研究限制 | 第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中国的研究成果 | 第20-25页 |
·港台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大陆方面的研究 | 第21-24页 |
·对前人研究的总结 | 第24-2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6-27页 |
·专家访问法 | 第27-28页 |
·文本分析法 | 第28页 |
·逻辑论证法 | 第28页 |
4 研究成果与讨论 | 第28-150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概念体系 | 第28-4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对象性 | 第28-2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内涵 | 第29-32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特征 | 第32-34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性质 | 第34-35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结构 | 第35-40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功能 | 第40-44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与体育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关系 | 第44-4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9-80页 |
·课程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50-55页 |
·教学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55-59页 |
·学习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59-66页 |
·知识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66-70页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70-74页 |
·教育传播学理论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 | 第74-80页 |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现实分析 | 第80-98页 |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80-91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91-98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 第98-147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学本化"设计的基本过程 | 第98-103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目标制定 | 第103-106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 第106-120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内容组织 | 第120-12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内容呈现 | 第129-142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文本设计 | 第142-143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图表设计 | 第143-146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版面设计 | 第146-147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评价体系 | 第147-150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评价维度 | 第147-14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评价原则 | 第149页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科书的评价方法 | 第149-150页 |
5 结论 | 第150-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8页 |
附录 | 第158-165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