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绪论 | 第12-25页 |
| ·我国的能源结构及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 | 第12页 |
| ·生物质与煤混烧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细微颗粒的定义及危害 | 第14-15页 |
| ·煤燃烧过程中PM_(10)形成机理概述 | 第15-18页 |
|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PM_(10)形成机理概述 | 第18-2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 2 实验方法与原料特性 | 第25-46页 |
| ·实验系统及组成 | 第25-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44页 |
| ·实验原料选择及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 3 生物质与煤混烧时细微颗粒排放特性分析 | 第46-70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煤燃烧PM_(10)生成特性分析 | 第47-53页 |
| ·生物质燃烧PM_(10)生成特性分析 | 第53-56页 |
| ·生物质与煤混烧PM_(10)生成特性分析 | 第5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4 生物组分对混烧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70-89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生物组分对生物质热解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70-75页 |
| ·生物组分对混烧PM_(10)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75-81页 |
| ·生物组分对混烧PM_(10)排放影响的差异性因素分析 | 第81-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5 碱金属对混烧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89-117页 |
| ·引言 | 第89-91页 |
| ·样品的化学处理及其特性分析 | 第91-94页 |
| ·不同条件下生物质中碱金属的迁移特性分析 | 第94-104页 |
| ·碱金属对混烧PM_(10)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10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 6 总结与建议 | 第117-120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7-118页 |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