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3-15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15-1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第21-23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5-50页
   ·现代区域物流理论第25-42页
     ·物流概念起源第25-28页
     ·区域经济理论的影响第28页
     ·现代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内涵第28-32页
     ·物流服务与第三方物流第32-38页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第38-39页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治理机制第39-42页
   ·协调管理相关理论第42-44页
     ·协调的概念第42-43页
     ·协调经济学理论第43-44页
     ·协同管理理论第44页
   ·运输经济学相关理论第44-46页
     ·经济学与交通运输经济理论第45页
     ·交通运输与组织、生产、市场第45-46页
   ·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第46-49页
     ·空间经济学的概念内涵第46-47页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融合第47页
     ·增长极的空间特性第47-48页
     ·区域空间的点轴开发理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第50-76页
   ·组织冲突与协调管理相关理论框架搭建第50-62页
     ·协调管理的内涵及特征第50-53页
     ·组织冲突关系的产生与演化第53-54页
     ·组织协调管理的逻辑运行思路第54-56页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56-57页
     ·构建区域联合运输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分析第57-62页
   ·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第62-67页
     ·管理体制与目标的制约第62-64页
     ·配套设施系统的制约第64-65页
     ·市场监管和市场培育的制约第65页
     ·组内与组间运营能力的制约第65-66页
     ·科研与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第66-67页
   ·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模式的构建第67-75页
     ·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第67-68页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第68-69页
     ·政策支撑环境的建立第69-70页
     ·联合运输成本的控制第70-73页
     ·综合效益评价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模式的机制构建第76-88页
   ·联合运输管理决策机制构建第76-78页
     ·决策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第76-77页
     ·管理决策机制的建立第77-78页
   ·联合运输沟通机制构建第78-81页
     ·沟通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第78页
     ·协调沟通机制的建立第78-80页
     ·协调沟通的保障措施第80-81页
   ·联合运输合作机制构建第81-83页
     ·合作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第81页
     ·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第81-83页
   ·联合运输激励机制构建第83-85页
     ·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第83-84页
     ·激励机制的建立第84-85页
   ·联合运输约束机制构建第85-87页
     ·约束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第85页
     ·协调约束机制的建立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模式的网络构建第88-106页
   ·区域物流网络的结构与特征分析第88-90页
     ·区域物流网络的结构第88-89页
     ·区域物流网络的特征第89-90页
   ·轴辐模式网络概述第90-96页
     ·链路类型与网络结构第91-93页
     ·轴—辐模型演化过程第93-94页
     ·轴辐模式网络优缺点分析第94-96页
     ·轴幅式网络布局规划思路第96页
   ·影响轴辐模式网络构建的影响因素第96-99页
     ·需求因素第97-98页
     ·资源因素第98页
     ·环境因素第98-99页
   ·现代物流轴辐模式网络节点等级评价指标设计第99-103页
     ·指标设计的总体原则及方法第99-100页
     ·指标设计及优化方法第100-103页
   ·轴辐式物流网络的节点评价与构建第103-105页
     ·节点评价方法的选取第103-104页
     ·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的分析要素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物流网络水铁联运案例分析第106-146页
   ·广西西江流域基本概况第106-119页
     ·西江“黄金水道”基本区情第106-107页
     ·西江“黄金水道”流域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第107-109页
     ·西江“黄金水道”流域物流需求的市场规模预测第109-118页
     ·西江“黄金水道”流域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第118-119页
   ·国内外水铁联运典型案例经验借鉴与启示第119-122页
     ·密西西比河流域孟菲斯港水铁联运实例分析第119-120页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水铁联运实例分析第120-121页
     ·黑龙江和松辽水系水铁联运实施状况简析第121-122页
   ·广西西江流域现代区域物流协调管理模式及机制分析第122-135页
     ·水铁联运的组织职能第122-125页
     ·水铁联运的运输管理第125-128页
     ·水铁联运的成本控制第128-133页
     ·水铁联运的市场机制第133-135页
   ·广西西江流域水铁联运物流网络构建第135-142页
     ·网络节点的影响因素及指标分析第135-138页
     ·数据整理及分析第138-140页
     ·广西西江流域轴辐式物流运输网络构建分析第140-142页
   ·广西西江流域水铁联运的综合效益分析第142-145页
     ·水铁联运经济效益分析第142-144页
     ·水铁联运物流机制社会效益分析第144页
     ·水铁联运物流机制环境效益分析第144-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七章 实现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第146-153页
   ·统筹协调,加强联运体系协调管理第146-147页
     ·建立区域物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第146页
     ·建立运作体系和实施流程第146-147页
   ·重点突出,建立物流联合运输体系第147-150页
     ·降低联运物流成本第147-149页
     ·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149-150页
   ·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和完善物流体系建设第150-152页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政策体系第150-151页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育,提高物流技术第151-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53-156页
   ·研究结论第153-154页
   ·研究展望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9页
附录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研究
下一篇:几类保险和风险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