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一) 死刑适用标准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死刑适用标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死刑适用标准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死刑适用标准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4页 |
一、 死刑适用标准概述 | 第14-21页 |
(一) 死刑适用标准的界定和内涵 | 第14-15页 |
1. 死刑适用标准的界定 | 第14页 |
2. 死刑适用标准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死刑适用标准的探讨意义 | 第15-16页 |
1. 死刑适用标准探讨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2. 死刑适用标准探讨的实践意义 | 第16页 |
(三) 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具体规定 | 第16-21页 |
1. 死刑适用的一般标准 | 第17页 |
2. 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的界限 | 第17页 |
3. 死刑适用的具体犯罪类型和罪名 | 第17-18页 |
4. 死刑适用的其他决定因素 | 第18-21页 |
二、 我国死刑适用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一) 死刑适用的一般标准界定不明,缺乏可操作性 | 第21页 |
(二) “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不明 | 第21-22页 |
(三) 死刑适用的罪名范围较为广泛 | 第22页 |
(四) 死刑罪名中量刑幅度过宽 | 第22-23页 |
(五) 死刑适用的相关标准不够严谨 | 第23-27页 |
1. 死刑适用对象把握不够合理 | 第23页 |
2. 对因民间矛盾而引发的案件的死刑适用的法律规定缺失 | 第23-24页 |
3. 对于被害人过错在死刑适用中的权衡考虑不周 | 第24页 |
4. 对民意缺乏清晰的认识 | 第24-25页 |
5. 犯罪人主动赔偿获得谅解情形下死刑适用有不当之处 | 第25-26页 |
6. 重视法定情节,忽视酌定情节 | 第26-27页 |
三、 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完善 | 第27-46页 |
(一)以当前的死刑政策为指导 | 第27-28页 |
(二) 死刑适用的一般标准进一步具体明确 | 第28-30页 |
(三) 明确“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 | 第30-31页 |
(四) 进一步限制我国适用死刑的犯罪的数量 | 第31-33页 |
(五) 避免量刑幅度过宽 | 第33-34页 |
(六) 死刑适用的相关标准方面的完善 | 第34-46页 |
1. 严格把握死刑适用对象 | 第34-39页 |
2. 正确对待因民间矛盾而引发的案件的死刑适用 | 第39-40页 |
3. 正确对待被害人过错这一情节 | 第40-41页 |
4. 正确对待民意 | 第41-43页 |
5. 正确处理犯罪人主动赔偿获得谅解与死刑适用的关系 | 第43-44页 |
6. 合理把握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