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主要图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 ·丝绸文化 | 第18-19页 |
| ·城市形象 | 第19-20页 |
| ·城市文化资本 | 第20-21页 |
|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27页 |
| ·文化资本理论发展评述 | 第21-24页 |
| ·城市形象研究评述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丝绸文化与苏州城市发展 | 第27-35页 |
| ·苏州丝绸文化的形态 | 第27-31页 |
| ·苏州桑蚕丝绸的起源 | 第27-28页 |
| ·苏州丝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28-31页 |
| ·苏州丝绸文化与苏州城市发展 | 第31-35页 |
| ·丝绸的兴盛与江南纺织业的发展 | 第31-32页 |
| ·苏州织造府的建立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设计 | 第35-44页 |
| ·研究模型 | 第35-36页 |
| ·变量设置 | 第36-38页 |
| ·丝绸文化 | 第36-37页 |
| ·城市形象 | 第37-38页 |
|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39-43页 |
| ·问卷设计的依据 | 第39-40页 |
| ·变量的操作化 | 第40-43页 |
| ·样本设计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研究分析 | 第44-59页 |
| ·样本说明 | 第44页 |
|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44-46页 |
| ·信度检测 | 第44-45页 |
| ·效度检测 | 第45-46页 |
| ·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 第46-48页 |
| ·样本对丝绸文化的偏好 | 第48-51页 |
| ·苏州城市形象特征 | 第51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 ·丝绸文化物质形态对苏州城市形象影响 | 第51-52页 |
| ·丝绸文化精神形态对苏州城市形象影响 | 第52-53页 |
| ·丝绸文化制度形态对苏州城市形象影响 | 第53页 |
| ·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人们对丝绸文化存在普遍偏好,特别是对丝绸产品所赋予的附加价值 | 第55-56页 |
| ·丝绸文化对苏州城市的政治形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56页 |
| ·丝绸文化对苏州城市的文化形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56-57页 |
| ·丝绸文化对苏州城市经济形象存在一定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丝绸文化对苏州城市形象影响的提升策略 | 第59-64页 |
| ·全面注重丝绸文化对城市政治形象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全力打造具有丝绸特色的苏州城市文化 | 第61-62页 |
| ·以丝绸产品为中心重振苏州丝绸经济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64-68页 |
| ·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
| ·研究不足和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