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我国的外来入侵植物 | 第7-8页 |
·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征 | 第8-9页 |
·紫茎泽兰的入侵分布、危害与防治 | 第9-13页 |
·入侵分布 | 第9页 |
·对其林业、畜牧业、农业的危害程度 | 第9-11页 |
·防治措施 | 第11-13页 |
·紫茎泽兰入侵机理及种子萌发对其贡献 | 第13-16页 |
·入侵机理表述 | 第13-14页 |
·种子萌发特性对入侵可能贡献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2 对实验材料的预研究 | 第18-27页 |
·滤光膜的研究 | 第18-23页 |
·太阳光照射下滤薄膜滤过光的透射率及光辐射强度的测定 | 第18-19页 |
·太阳光照射下测定滤光薄膜透射值的比较 | 第19-20页 |
·培养箱内滤光薄膜滤过光的波长曲线及光辐射强度的测定 | 第20-22页 |
·培养箱内光源照射下测定滤光薄膜的透射值 | 第22-23页 |
·滤光片特性的测定 | 第23-25页 |
·太阳光下对窄带滤光片的测定 | 第23-24页 |
·培养箱内对窄带滤光片的测定 | 第24页 |
·培养箱内对长波通滤光片+隔热长波通滤光片+窄带滤光片的测定 | 第24-25页 |
·种子特征 | 第25-27页 |
·千粒重 | 第25页 |
·种子发芽率与寿命 | 第25-27页 |
3 光和不同打破种子休眠方法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状态的影响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实验材料的选定 | 第27-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发芽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发芽率、幼苗状态测定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光照与低温处理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光照与SA处理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光照与PEG处理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光照与KNO_3处理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4 光质、光强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状态的影响 | 第37-43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数据处理与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不同光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光强对紫茎泽兰种子需光萌发的影响 | 第39-40页 |
·红光、远红光的交替处理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