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住宅墙体保温效果与节能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建筑节能产生的世界背景 | 第10页 |
·建筑节能的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农村住宅节能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建筑节能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15-17页 |
·辐射与辐射换热 | 第15-16页 |
·对流与对流换热 | 第16页 |
·导热与导热换热 | 第16-17页 |
·建筑热工学的理论 | 第17-20页 |
·建筑热工学基本概念与知识 | 第17-19页 |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 第19-20页 |
·建筑热工计算与设计方法 | 第20-22页 |
·热工计算的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原则及保温设计常用措施 | 第21页 |
·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要求及隔热常用措施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陕西典型地区农村住宅能耗调查 | 第23-34页 |
·农村住宅的取暖隔热方式调查 | 第23-28页 |
·取暖方式现状 | 第23-24页 |
·农村建筑保温隔热现状 | 第24-28页 |
·新能源在农村利用中的建议 | 第28-30页 |
·能源取用 | 第28-29页 |
·太阳暖房 | 第29-30页 |
·影响农村建筑节能的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建筑朝向布局 | 第30页 |
·体型系数 | 第30-32页 |
·围护结构 | 第32-33页 |
·采暖系统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不同型式墙体的隔热效果数值计算 | 第34-56页 |
·农村住宅墙体的主要形式 | 第34页 |
·ADINA 软件热模块简介和计算原理 | 第34-36页 |
·热模块简介 | 第34-35页 |
·热传导基本方程 | 第35页 |
·热传导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初始条件 | 第36页 |
·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6-38页 |
·导热系数与比热容的选取 | 第38页 |
·不同墙体型式隔热效果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55页 |
·A 与B 类型墙体 | 第38-40页 |
·C 与D 类型墙体 | 第40-42页 |
·E 与F 类型墙体 | 第42-44页 |
·G 与H 类型墙体 | 第44-45页 |
·L 与M 类型墙体 | 第45-52页 |
·N 类型墙体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推荐墙体的保温和隔热验算 | 第56-61页 |
·墙体冬季保温验算 | 第56页 |
·墙体夏季隔热验算 | 第56-60页 |
·夏季隔热标准及途径 | 第56-57页 |
·室外综合温度的选取 | 第57页 |
·墙体夏季隔热验算过程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概念性节能样板房设计 | 第61-68页 |
·设计目标 | 第61页 |
·设计要求 | 第61页 |
·设计方案 | 第61-66页 |
·建筑朝向选择 | 第61页 |
·建筑体型系数 | 第61页 |
·建筑能源利用 | 第61-62页 |
·建筑围护结构的选用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语和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