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设计理念下的景观细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既定设计理念与景观细部相关论述 | 第13-21页 |
·既定设计理念概述 | 第13页 |
·设计理念的含义 | 第13页 |
·既定设计理念在细部设计中的意义 | 第13页 |
·景观细部概述 | 第13-19页 |
·细部的概念 | 第13-14页 |
·景观细部文化背景 | 第14-16页 |
·景观细部的特性 | 第16-18页 |
·景观细部的分类 | 第18-19页 |
·景观细部的作用 | 第19页 |
·景观细部设计与既定设计理念关系 | 第19-21页 |
·景观细部依附于既定设计理念 | 第19-20页 |
·景观细部独立于既定设计理念 | 第20页 |
·景观细部与既定设计理念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景观细部实例分析 | 第21-32页 |
·既定设计理念下公园景观细部实例分析 | 第21-25页 |
·实例一:中山岐江公园 | 第21-24页 |
·实例二:延新内水光公园 | 第24-25页 |
·既定设计理念下城市广场景观细部分析 | 第25-28页 |
·实例一:榉树广场 | 第25-27页 |
·实例二:明铁三河高滨站站前圆形广场——“瓦海” | 第27-28页 |
·既定设计理念下住区景观景观细部分析 | 第28-32页 |
·实例一:阳光棕榈园 | 第28-29页 |
·实例二:运河姐妹塔楼景观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既定设计理念下景观细部的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与既定设计理念整体统一的原则 | 第32页 |
·完善并深化既定设计理念的原则 | 第32页 |
·反作用并校正既定设计理念的原则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既定设计理念下景观细部设计方法 | 第34-40页 |
·元素构成 | 第34-36页 |
·材质肌理 | 第34-35页 |
·色彩 | 第35-36页 |
·形态 | 第36页 |
·符号借用 | 第36-38页 |
·历史符号 | 第36-37页 |
·象征符号 | 第37页 |
·地域符号 | 第37-38页 |
·对比突出 | 第38-39页 |
·夸张 | 第38-39页 |
·变异 | 第39页 |
·衬托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景观细部设计实践 | 第40-49页 |
·实践背景 | 第40页 |
·实践过程 | 第40-47页 |
·园区概况介绍 | 第40页 |
·立地条件 | 第40页 |
·威尼斯印象 | 第40-43页 |
·设计理念 | 第43-44页 |
·设计原则 | 第44页 |
·规划布局 | 第44-47页 |
·植物配置 | 第47页 |
·工程规划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