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概述 | 第17-26页 |
| 1 相关的概念 | 第17-19页 |
| ·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 第17-18页 |
| ·责任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19页 |
| 2 当代大学生应责任意识的构成 | 第19-22页 |
| ·对自我的责任意识 | 第19-20页 |
| ·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 第20页 |
| ·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 第20页 |
| ·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 第20-21页 |
| ·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 第21页 |
| ·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 第21页 |
| ·对生态的责任意识 | 第21-22页 |
| 3 责任意识教育概述 | 第22-26页 |
| ·责任意识教育的概念 | 第22页 |
|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学说 | 第22-23页 |
|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意义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分析 | 第26-38页 |
| 1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 | 第26-35页 |
| ·调查问卷的对象及方法 | 第26-27页 |
| ·调查分析 | 第27-34页 |
| ·调查结论 | 第34-35页 |
| 2 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 ·责任主体的主观原因 | 第35-36页 |
|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 第36页 |
| ·学校责任意识教育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 ·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缺失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 | 第38-50页 |
| 1 建立责任意识教育理念 | 第38-40页 |
| ·切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 第38页 |
| ·科学定位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 | 第38-39页 |
| ·责任意识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 | 第39-40页 |
| 2 优化责任意识教育环境 | 第40-42页 |
| ·优化家庭环境 | 第40-41页 |
| ·优化学校环境 | 第41-42页 |
|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2页 |
| 3 深化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 第42-45页 |
| ·生命责任意识教育 | 第43页 |
| ·行为责任意识教育 | 第43-44页 |
| ·成才责任意识教育 | 第44页 |
| ·回馈责任意识教育 | 第44-45页 |
| 4 改进责任意识教育方法 | 第45-47页 |
| ·通过双向对话、自我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理解 | 第45页 |
| ·通过角色扮演、实际体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实践 | 第45-46页 |
| ·通过榜样示范、修养指导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理想 | 第46-47页 |
| 5 拓宽责任意识教育途径 | 第47-50页 |
| ·加强学科渗透 | 第47页 |
| ·建设责任校园文化 | 第47-48页 |
| ·开展社会实践 | 第48-49页 |
| ·利用网络媒体 | 第49-50页 |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的问卷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