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权可流转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我国渔业权流转的实践问题与制度缺陷 | 第12-21页 |
| ·实践问题 | 第12-15页 |
| ·渔民融资渠道受限 | 第12-13页 |
| ·市场退出机制缺乏 | 第13-14页 |
| ·渔业管理方式失灵 | 第14页 |
| ·渔业资源配置低效 | 第14-15页 |
| ·制度缺陷 | 第15-19页 |
| ·无统一的渔业权制度 | 第15-17页 |
| ·《物权法》对渔业权流转规定的缺失 | 第17-18页 |
| ·《渔业法》对渔业权流转规定的缺陷 | 第18-19页 |
| ·小结:渔业权性质认定不清 | 第19-21页 |
| 2. 渔业权流转的理论基础——渔业权权利性质分析 | 第21-32页 |
| ·关于渔业权性质的学说与评判 | 第21-26页 |
| ·公权说 | 第21-23页 |
| ·准物权说 | 第23-25页 |
| ·用益物权说 | 第25-26页 |
| ·渔业权性质界定——用益物权 | 第26-29页 |
| ·渔业权客体满足用益物权客体“特定”原则 | 第26-28页 |
| ·渔业权内容契合用益物权本质 | 第28页 |
| ·渔业权符合用益物权具有法定存续期间特点 | 第28-29页 |
| ·行政许可对渔业权私权性质的影响 | 第29-32页 |
| 3. 渔业权流转在我国可行性的证成 | 第32-40页 |
| ·用益物权可流转的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 ·渔业权流转与用益物权流转体系的衔接 | 第33-35页 |
| ·我国用益物权流转的现行规定 | 第33-35页 |
| ·渔业权作为用益物权流转的特殊性 | 第35页 |
| ·渔业权流转可行性的域外考察 | 第35-40页 |
| ·大陆法系有限制的渔业权流转制度 | 第35-37页 |
| ·日本法中关于渔业权流转的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 ·韩国法中关于渔业权流转的相关规定 | 第36页 |
|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渔业权流转的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 ·英美法系许可证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 | 第37-40页 |
| ·美国的有限许可证制度 | 第37-38页 |
| ·加拿大的有限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 | 第38页 |
| ·新西兰的完全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 | 第38-40页 |
| 4.渔业权流转的制度设计 | 第40-50页 |
| ·渔业权流转的物权变动模式 | 第40-43页 |
| ·登记生效模式及其弊端分析 | 第41-42页 |
| ·登记对抗模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 ·渔业权流转主体的限定 | 第43-45页 |
| ·渔业权流转的法律形式 | 第45-47页 |
| ·养殖权流转形式 | 第45-46页 |
| ·捕捞权流转形式 | 第46-47页 |
| ·渔业权流转的程序 | 第47-48页 |
| ·渔业权流转的管理机关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