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文学审美与审美理解 | 第9-17页 |
(一) 从"文学美"到"文学审美"的现代性转化 | 第10-13页 |
(二) 文学审美中整体理解的历史回顾 | 第13-17页 |
1. 西文关于文学审美中整体性理解的探讨 | 第13-15页 |
2. 中国关于文学审美中整体性理解的探讨 | 第15-17页 |
二、文学审美理解的整体性 | 第17-35页 |
(一) 主体审美意识结构对理解的作用 | 第17-21页 |
(二) 文学作品表现内蕴的整体性 | 第21-24页 |
(三) 文学审美整体理解的心理机制 | 第24-30页 |
(四) 读者达到整体审美理解的因素 | 第30-35页 |
(1) 生活审美意识—整体理解的意识基础 | 第32页 |
(2) 艺术审美意识—整体理解的参照系 | 第32页 |
(3) 审美个性—审美理解的个体特点 | 第32-33页 |
(4) 审美心境—整体理解的心理条件 | 第33页 |
(5) 主体塑造达到境界—整体理解的价值指标 | 第33-35页 |
三、文学审美整体理解的意义 | 第35-40页 |
(一) 科学主体意义 | 第35-37页 |
(二) 美育意义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