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离子液体的简介 | 第11-22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2-15页 |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5-22页 |
·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离子液体在色谱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简介 | 第22-27页 |
·键合型高效液相固定相的发展及应用 | 第22-26页 |
·传统的键合硅胶固定相 | 第22-23页 |
·硅胶改性方法 | 第23-24页 |
·新型键合硅胶固定相 | 第24-26页 |
·线性溶剂能量模型在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硕士论文设计的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咪唑基苯丙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7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L-2-(1-咪唑基)-3-苯基丙醇][L-2-(1-imidazolyl) -3-phenyl-1-propanol](ImPh-PrOH)的合成 | 第30-31页 |
·二苯甲烷-4,4′-二[氨基甲酸(2-咪唑苯丙)酯][Diphenylmethane 4,4′-bis[2-(1-imidazolyl)-3-phenyl-1- propanol Carbamate](ImPh-Carb)的合成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结构表征 | 第31-32页 |
·ImPh-PrOH 的合成路线优化 | 第32页 |
·ImPh-Carb 的合成工艺优化 | 第32-35页 |
·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的影响 | 第33页 |
·实验气氛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SIL-IMPH-PROH HPLC 固定相的制备与 LSER 评价 | 第37-49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固定相的制备 | 第38-39页 |
·试剂的纯化与处理 | 第38页 |
·硅烷化反应 | 第38-39页 |
·L-2-(1-咪唑基)-3-苯基丙醇键合硅胶 HPLC 固定相(L-2-(1-imidazolyl)-3-phenyl-1-propanol bonded HPLC stationary phase ,Sil-ImPh-PrOH)的制备 | 第39页 |
·Sil-ImPh-PrOH 固定相色谱柱装填 | 第39页 |
·Sil-ImPh-PrOH 固定相的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LSER 实验模型评价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装柱过程的讨论 | 第41-42页 |
·装柱方法的选择 | 第41页 |
·装柱溶剂(顶替液和匀浆液)的选择 | 第41页 |
·装柱压力和装柱时间的选择 | 第41-42页 |
·固定相的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差热-热重分析(TG-DSC) | 第42-43页 |
·元素分析 | 第43页 |
·LSER 表征 Sil-ImPh-PrOH 固定相 | 第43-47页 |
·LSER 模型方程的适应性评价 | 第44-45页 |
·LSER 方程中分子描述符的评价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SIL-IMPH-CARB HPLC 固定相的制备与评价 | 第49-75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的制备 | 第50-51页 |
·试剂的纯化与处理 | 第50页 |
·硅烷化反应 | 第50-51页 |
·二苯甲烷-4,4′-二[氨基甲酸(2-咪唑苯丙)酯] 硅胶键合 HPLC 固定相(ImPh-Carb bonded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il-ImPh-Carb)的制备 | 第51页 |
·固定相色谱柱装填 | 第51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评价的表征 | 第51-52页 |
·固定相评价的实验模型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固定相的结构表征 | 第52-54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2-53页 |
·元素分析 | 第53-54页 |
·LSER 表征 Sil-ImPh-Carb 固定相 | 第54-58页 |
·LSER 模型方程适用性的评价 | 第54-56页 |
·LSER 方程中分子描述符的评价 | 第56-58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和 Sil-ImPh-Carb 固定相 LSER 作用力模型对比 | 第58-60页 |
·LSER 模型方程对 Sil-ImPh-PrOH 和 Sil-ImPh-Carb 固定相的对比评价 | 第59-60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的色谱分离能力 | 第60-73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在反相模式下的色谱行为 | 第61-68页 |
·对苯环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61-62页 |
·对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62-64页 |
·对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64-66页 |
·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66-68页 |
·Sil-ImPh-Carb 固定相在正相模式下的色谱行为 | 第68-73页 |
·对有机磷农药的分离 | 第68-70页 |
·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70-72页 |
·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合物的分离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