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驾驶室关键参数设计及仿真
目录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车辆人因工程理论和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车辆人因工程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姿势舒适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动作舒适性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叉车驾驶室布置的国内外现状 | 第21-25页 |
·叉车驾驶室布置的要点 | 第21-22页 |
·叉车驾驶室布置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驾驶室人因工程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影响驾驶姿势的驾驶室内部布置参数研究 | 第27-39页 |
·驾驶室内部布置方法概述 | 第27-28页 |
·H点的确定方法 | 第28-30页 |
·相关参数的概念及意义 | 第28-29页 |
·H点示意线 | 第29-30页 |
·最佳H点位置分析 | 第30-34页 |
·基于舒适性的驾驶员坐姿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最佳H点位置分析 | 第31-33页 |
·对H点示意线的修正 | 第33-34页 |
·方向盘布置参数分析 | 第34-38页 |
·基于舒适性的方向盘布置参数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方向盘中点与H点的位置关系 | 第35-36页 |
·方向盘中点与AHP点的位置关系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生物力学模型的操纵件布置 | 第39-50页 |
·KANE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9-41页 |
·驾驶员生物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人体上肢生物力学模型 | 第41-42页 |
·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模型 | 第42-43页 |
·驾驶员关节力矩的舒适度评估模型 | 第43-45页 |
·驾驶员舒适操纵位置分析 | 第45-49页 |
·操纵杆的布置位置分析 | 第45-47页 |
·脚踏板的布置位置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驾驶室视野设计 | 第50-63页 |
·人的视野范围 | 第51-52页 |
·眼椭圆 | 第52-55页 |
·眼椭圆的概念 | 第52-53页 |
·眼椭圆的定位 | 第53-55页 |
·前方垂直视野设计 | 第55-58页 |
·垂直视野范围 | 第55-56页 |
·驾驶员的头部转动角度 | 第56-58页 |
·前方水平视野设计 | 第58-59页 |
·水平视野范围 | 第58-59页 |
·驾驶员的头部转动范围 | 第59页 |
·视野盲区设计 | 第59-62页 |
·立柱的双眼障碍角 | 第59-60页 |
·仪表盘盲区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驾驶室人因工程仿真及分析 | 第63-78页 |
·DELMIA人因仿真功能概述 | 第63-65页 |
·驾驶姿势舒适性仿真 | 第65-71页 |
·舒适驾驶姿势的定义 | 第65-66页 |
·建立虚拟仿真环境 | 第66-67页 |
·驾驶姿势仿真方法 | 第67-68页 |
·驾驶姿势仿真实例 | 第68-71页 |
·驾驶员操作舒适性仿真 | 第71-73页 |
·快速上肢评价 | 第71-72页 |
·驾驶员操作动作仿真实例 | 第72-73页 |
·驾驶员视野仿真 | 第73-77页 |
·叉车中眼椭圆的定位 | 第73-74页 |
·前方垂直视野分析 | 第74页 |
·前方水平视野分析 | 第74-75页 |
·立柱双眼障碍角分析 | 第75-76页 |
·仪表盘盲区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论文总结 | 第78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