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变更制度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当事人变更制度概述第13-22页
 一、当事人概念简述第13-14页
 二、当事人适格制度概述第14-17页
  (一) 当事人适格制度的理论渊源第14-15页
  (二) 当事人适格的性质第15-16页
  (三) 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第16-17页
 三、当事人变更具体制度分类概述第17-22页
  (一) 当事人更换制度概述第17-18页
  (二) 当事人追加制度概述第18-21页
  (三) 当事人撤销制度第21-22页
第二部分 我国民事当事人变更制度缺陷与理论困境第22-28页
 一、我国当事人更换制度及其缺陷第22-23页
 二、我国当事人追加制度及其缺陷与成因第23-25页
 三、我国当事人变更制度缺陷之成因分析第25-28页
第三部分 国外当事人变更制度及相关理论的引入第28-34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变更制度及理论第28-31页
  (一) 英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的追加与变更制度第28-29页
  (二) 美国的当事人的强制合并第29-30页
  (三) 英美法系当事人变更制度评析第30-31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变更制度及理论第31-34页
  (一) 德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的追加与变更制度第31-32页
  (二) 大陆法系当事人变更制度评析第32-34页
第四部分 民事诉讼当事人变更与诉权保障第34-45页
 一、当事人中心主义与当事人变更制度第34-36页
 二、诉权保障与当事人变更制度第36-37页
 三、当事人主体性地位与当事人变更制度第37-45页
  (一) 主体性理论第37-41页
  (二) 当事人变更程序中"当事人"主体性地位的确证与保护第41-45页
第五部分 我国当事人变更制度的重构第45-58页
 一、制定当事人变更制度的指导原则第45-47页
  (一) 公正与效率原则第45页
  (二) 保持法院中立性原则第45-46页
  (三) 尊重人权原则第46页
  (四) 推进司法现代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第46-47页
 二、当事人变更制度的具体设计方案第47-57页
  (一) 当事人更换制度第47-51页
  (二) 当事人追加制度第51-57页
 三、衔接相关制度,构筑完整的当事人诉讼制度体系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下一篇: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