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民事证明责任问题的提出——民事裁判中的事实不明 | 第13-18页 |
(一) 民事诉讼中事实真伪不明情况的客观存在性 | 第13页 |
(二) 历史上对诉讼中真伪不明的处理 | 第13-14页 |
(三) 现代自由心证与事实真伪不明的处理——证明责任的诞生 | 第14-16页 |
(四) 产生事实真伪不明的现代标准——自由心证用尽 | 第16页 |
(五) 自由心证的判断标准:高度盖然性 | 第16-18页 |
二、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及理论演变 | 第18-24页 |
(一) 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证明责任理论的演进 | 第19-21页 |
(三) 近代证明责任向现代证明责任的转型——分类说的萌芽 | 第21-22页 |
(四) 现代证明责任的学术流派——规范说 | 第22-23页 |
(五) 规范说的批判和现代证明责任新说 | 第23-24页 |
三、民事证明责任的本质和作用 | 第24-26页 |
(一) 证明责任的本质 | 第24页 |
(二) 证明责任的作用 | 第24-26页 |
四、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26-33页 |
(一) 证明责任分配的意义 | 第26页 |
(二) 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目标 | 第26-27页 |
(三) 民事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 | 第27-30页 |
(四) 民事证明责任的免除 | 第30-33页 |
五、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 | 第33-35页 |
(一) 概述 | 第33-34页 |
(二) 推定的种类 | 第34页 |
(三) 适用推定时的证明标准 | 第34-35页 |
六、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不足与立法建议 | 第35-39页 |
(一) 我国民事明责任立法的现状与弊端 | 第35-36页 |
(二)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的立法应考虑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三) 对于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立法的建议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