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6页 |
·植物中的硅 | 第13-17页 |
·植物中硅的矿化及作用 | 第13-14页 |
·植物中硅的分布与含量 | 第14页 |
·植硅体的形成及特征 | 第14-15页 |
·禾本科植物中硅的提取 | 第15-17页 |
·直接煅烧法 | 第15-16页 |
·酸处理后煅烧法 | 第16页 |
·热溶液法 | 第16页 |
·氢氧化钠预处理法 | 第16页 |
·灰分中提取SiO_2的应用 | 第16-17页 |
·纳米二氧化硅 | 第17-20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 | 第17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 | 第17-18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18-20页 |
·干法 | 第18页 |
·微乳液法 | 第18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8-19页 |
·超重力法 | 第19页 |
·由碱金属的硅酸盐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 第19页 |
·利用蛇纹石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 第19-20页 |
·利用硅灰石制备二氧化硅 | 第20页 |
·由稻壳提取高纯二氧化硅 | 第20页 |
·介孔二氧化硅 | 第20-24页 |
·介孔材料的定义 | 第20-21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21-22页 |
·液晶模板机理 | 第21-22页 |
·协同作用机理 | 第22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22-23页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22页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22-23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两性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特殊表面活性剂 | 第23页 |
·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23-24页 |
·催化剂 | 第23页 |
·生物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 第24页 |
·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24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小麦中植硅体形态的初步研究与分类 | 第26-38页 |
·植硅体 | 第26-29页 |
·植物中的硅元素 | 第26-27页 |
·植硅体的形态 | 第27-29页 |
·植硅体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化学分析 | 第29-30页 |
·小麦中植硅体形态分类 | 第30-36页 |
·植硅体提取 | 第30页 |
·小麦植硅体形态的分类 | 第30-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小麦植株中的硅及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38-58页 |
·小麦中的硅 | 第38-39页 |
·植物中硅的沉积 | 第38页 |
·植物中纳米硅的提取和应用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实验药品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小麦中植硅体的研究 | 第40-41页 |
·小麦制备纳米Si02材料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6页 |
·小麦中植硅体的研究 | 第41-50页 |
·光学显微镜测试 | 第41-46页 |
·SEM测试 | 第46-47页 |
·烧失量测试 | 第47-48页 |
·FTIR测试 | 第48页 |
·元素分析 | 第48-49页 |
·XRD测试 | 第49-50页 |
·小麦中纳米SiO_2材料的制备 | 第50-56页 |
·FTIR测试 | 第50页 |
·XRD测试 | 第50-51页 |
·TEM测试 | 第51-54页 |
·SEM | 第54-55页 |
·N2-吸附脱附 | 第55-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小麦中的硅制备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 第58-70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水热处理的影响 | 第60-62页 |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MCM-41的其它表征方法 | 第64-69页 |
·FTIR测试 | 第64-65页 |
·HRTEM测试 | 第65-66页 |
·SEM测试 | 第66-67页 |
·N2-吸附脱附测试 | 第67-69页 |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附录1 | 第70-71页 |
附录2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