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导电聚合物 | 第10-14页 |
·聚吡咯 | 第11-12页 |
·聚吡咯的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聚毗咯的导电机理 | 第13-14页 |
·微乳液 | 第14-17页 |
·微乳液简介 | 第14-15页 |
·微乳液中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 第15-16页 |
·反相微乳液 | 第16-17页 |
·有机无机复合 | 第17-20页 |
·无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 第17-18页 |
·无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光催化 | 第20-2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材料表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聚吡咯的合成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微乳液体系 | 第28-30页 |
·绘制微乳液拟四元相图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聚吡咯的合成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2-33页 |
·电导率分析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聚吡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 第36-50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SiO_2与PPy/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37-38页 |
·制备SiO_2 | 第37页 |
·制备PPy/SiO_2复合粒子 | 第37-38页 |
·二氧化硅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二氧化硅反应机理 | 第38-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0-42页 |
·PPy/SiO_2复合粒子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3-45页 |
·热重分析 | 第45-46页 |
·电导率表征与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聚吡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 第50-60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改性二氧化钛 | 第51页 |
·水中合成PPy/TiO_2粒子 | 第51-52页 |
·反胶束合成PPy/TiO_2粒子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二氧化钛改性机理 | 第52-54页 |
·M-TiO_2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PPy/TiO_2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光催化 | 第60-68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甲基橙工作曲线 | 第61-62页 |
·光催化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光催化前后的红外图谱 | 第64-65页 |
·紫外可见光谱图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