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 第8页 |
| ·软件无线电的结构 | 第8-11页 |
|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七种调制算法 | 第14-30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非恒包络调制技术 | 第15-19页 |
|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信号 | 第15-16页 |
| ·π/4-DQPSK信号 | 第16-19页 |
| ·恒包络连续相位调制 | 第19-29页 |
| ·最小频移键控(MSK) | 第20-22页 |
|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 第22-25页 |
| ·受控调频(TFM) | 第25-29页 |
| ·八状态连续相位频移键控(8CPFSK)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高阶统计量用于调制识别 | 第30-51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调制识别的系统组成和方法 | 第30-32页 |
| ·调制识别的系统组成 | 第30-31页 |
| ·调制识别方法的介绍 | 第31-32页 |
| ·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的定义 | 第32-36页 |
| ·高阶矩谱和高阶累积量谱的定义 | 第36-37页 |
| ·高阶累积量的性质 | 第37-38页 |
| ·瞬时相位平方的双谱 | 第38-43页 |
| ·信号平方谱 | 第43-45页 |
| ·识别参数 | 第45-47页 |
| ·平方谱的谱线个数N | 第45页 |
| ·双谱峰值的能量E_b | 第45-47页 |
| ·识别算法 | 第47-49页 |
| ·仿真结果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FIR滤波器的高速实现 | 第51-63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FIR滤波器理论 | 第51-54页 |
| ·稳定性 | 第51-52页 |
| ·线性相位特性 | 第52-53页 |
| ·幅度特性 | 第53-54页 |
| ·滤波器系数奇偶对称性的利用 | 第54-56页 |
| ·滤波器系数间比例关系的利用 | 第56-60页 |
| ·举例 | 第60-62页 |
| ·运算步骤 | 第61页 |
| ·仿真结果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接收信号的解调 | 第63-78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非恒包络信号解调 | 第63-68页 |
| ·BPSK的解调 | 第63-64页 |
| ·QPSK的解调 | 第64-65页 |
| ·π/4-DQPSK的解调 | 第65-68页 |
| ·恒包络信号解调 | 第68-76页 |
| ·MSK的解调 | 第68-71页 |
| ·GMSK的解调 | 第71-73页 |
| ·TFM的解调 | 第73-74页 |
| ·8CPFSK的解调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