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会话有效性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导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言语行为分析 | 第7-22页 |
一 言语行为的概念 | 第7-8页 |
二 几种言语行为分类理论 | 第8-17页 |
(一)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分类 | 第8-11页 |
(二) 塞尔的言语行为分类说 | 第11-13页 |
(三) 哈贝马斯的言语行为分类 | 第13-17页 |
1 、 哈贝马斯的三个世界与行动理论 | 第14-17页 |
2 、 哈贝马斯的言语行为分类 | 第17页 |
三 师生会话言语行为类型的确立 | 第17-22页 |
(一) 哈贝马斯理论中的问题 | 第17-19页 |
(二) 言语行为分类的确立 | 第19-20页 |
(三) 师生会话类型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会话有效性的理论考察 | 第22-30页 |
一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 第23-24页 |
二 利奇的礼貌原则 | 第24-26页 |
三 哈贝马斯的有效性要求 | 第26-30页 |
(一) 有效性要求的内容 | 第26-27页 |
(二) 有效性要求与言语行为的关系 | 第27-30页 |
第三部分 师生会话有效性条件的构建 | 第30-44页 |
一 对师生会话有效性的理解 | 第30-31页 |
二 师生会话内容的有效性条件 | 第31-44页 |
(一) 师生会话在内容上的有效性条件 | 第31-36页 |
1 、 可理解性条件 | 第32-35页 |
2 、 师生会话内容的真实性条件 | 第35-36页 |
(二) 师生会话在方式上的有效性条件 | 第36-42页 |
1 、 会话所确立的师生关系是正确的 | 第37-40页 |
2 、 正确地言说 | 第40-42页 |
(三) 师生会话在言说心态上的有效性条件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