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钢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各国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半刚性连接的基本理论 | 第20-33页 |
·概述 | 第20页 |
·半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 | 第20-23页 |
·半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 | 第23-25页 |
·半刚性连接的约束关系 | 第23-24页 |
·半刚性连接的滞回关系 | 第24-25页 |
·半刚性连接的M-θ_r关系曲线模拟 | 第25-30页 |
·线性模型 | 第25-26页 |
·多线性模型 | 第26-27页 |
·B样条模型 | 第27页 |
·幂函数模型 | 第27-29页 |
·指数函数模型 | 第29-30页 |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试验测定法 | 第30-31页 |
·曲线拟合法 | 第31页 |
·塑性分析法 | 第31-32页 |
·解析法 | 第32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分析研究 | 第33-53页 |
·概述 | 第33页 |
·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35-39页 |
·考虑半刚性连接梁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36-38页 |
·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梁柱单元刚度矩阵 | 第38-39页 |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平衡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 第39-45页 |
·半刚性钢框架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39-40页 |
·求解结构非线性问题的方法 | 第40-45页 |
·计算软件及算例分析 | 第45-52页 |
·SAP2000有限元软件概述 | 第45-46页 |
·验证算例 | 第46-52页 |
·结论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 | 第53-76页 |
·概述 | 第53-54页 |
·钢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54-58页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54-55页 |
·刚性、半刚性和柔性钢框架的模态分析 | 第55-58页 |
·钢框架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 第58-60页 |
·钢框架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60-75页 |
·概述 | 第60页 |
·时程分析理论 | 第60-65页 |
·刚性、半刚性和柔性钢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65-69页 |
·阻尼比对半刚性钢框架的影响 | 第69-73页 |
·不同地震波的激励对半刚性钢框架的影响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钢框架节点刚度分类方法研究 | 第76-82页 |
·概述 | 第76页 |
·分类方法研究 | 第76-78页 |
·计算软件及参数 | 第76-77页 |
·回归模型及参数分析结果 | 第77-78页 |
·结果验证 | 第78-82页 |
·模型验证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1 | 第90-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