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风景"的源起 | 第8-26页 |
第一节、"风景"的衍生 | 第8-13页 |
第二节、"风景"作为理论术语的阐释 | 第13-19页 |
一、《物色》篇中的"风景"意识 | 第13-18页 |
二、西方文论中的"风景"阐释 | 第18-19页 |
第三节、风景诗兴起的语言背景——"诗赋欲丽"与新型语言艺术自觉 | 第19-23页 |
第四节、南朝至初唐风景诗题材辨析 | 第23-26页 |
第一章、谢灵运范式 | 第26-76页 |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山水风景纪游诗 | 第26-60页 |
一、具体化的制题方式 | 第27-29页 |
二、谨严的章法 | 第29-43页 |
三、句法:风景骈句的生成与特征 | 第43-60页 |
第二节、谢灵运与元嘉诗坛 | 第60-76页 |
一、深杳重密的原始自然 | 第60-67页 |
二、精致细腻的清丽风景 | 第67-70页 |
三、鲍照羁旅风景和情景交融的两种形态 | 第70-76页 |
第二章、谢脁范式 | 第76-119页 |
第一节、艺术化的都邑风景诗 | 第76-105页 |
一、对大谢游览体的承传 | 第77-80页 |
二、"细密"化的写景艺术——兼论谢脁写景诗中的视觉艺术之美 | 第80-91页 |
三、情景交融的多元因素 | 第91-105页 |
第二节、谢脁与永明诗坛 | 第105-119页 |
一、永明诗歌思潮总体概述 | 第105-107页 |
二、永明诗坛多样化的风景题材 | 第107-119页 |
第三章、阴何范式 | 第119-167页 |
第一节、阴何:饱含深情的羁役风景 | 第119-154页 |
一、精微的笔墨与景语的诗意配置 | 第120-131页 |
二、羁心与风景的双重关照 | 第131-151页 |
三、雄浑朴质与精致婉美相兼的艺术风格 | 第151-154页 |
第二节、阴何与梁陈诗坛 | 第154-167页 |
一、梁代风景诗:清丽婉巧的体物风格 | 第154-161页 |
二、陈代风景诗:明艳与幽古风格的统一 | 第161-167页 |
第四章、沈宋范式 | 第167-199页 |
第一节、沈宋:宫廷应制诗与山水纪行诗 | 第167-192页 |
一、宫廷诗的写景范式 | 第168-185页 |
二、大谢山水纪行诗体的复兴与创新 | 第185-192页 |
第二节、沈宋与初唐诗坛 | 第192-199页 |
一、武后、中宗时期宫廷诗人笔下的风光物色 | 第192-193页 |
二、羁旅行役途上的广阔山水风貌 | 第193-199页 |
结语 | 第199-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06页 |
后记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