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8-11页 |
| ·三相不平衡负荷无功补偿方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不平衡补偿算法的研究 | 第14-33页 |
| ·不对称负荷为△接法补偿时一般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14-21页 |
| ·相间接纯电阻负载情况 | 第15-18页 |
| ·相间接纯电抗负载情况 | 第18-19页 |
| ·不对称负荷为△接法 | 第19-21页 |
| ·不对称负荷为Y接法补偿时一般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21-26页 |
| ·单相对地接纯电阻情况 | 第21-23页 |
| ·单相对地接纯电抗负载情况 | 第23-24页 |
| ·不对称负荷为Y接法情况 | 第24-26页 |
| ·不对称负荷为星角混合接法补偿时公式的推导 | 第26-28页 |
| ·动态跟踪补偿的算法 | 第28-32页 |
| ·普通无功补偿的算法 | 第32页 |
| ·算法综述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硬件结构及设计 | 第33-43页 |
| ·装置功能综述 | 第33-34页 |
| ·装置的结构 | 第34-39页 |
| ·CPU模块 | 第35-36页 |
| ·交流模块 | 第36-37页 |
| ·数字量输入模块 | 第37页 |
| ·数字量输出模块 | 第37页 |
| ·时钟电路模块 | 第37页 |
| ·看门狗和复位电路 | 第37-38页 |
| ·电源模块 | 第38页 |
| ·出口模块(IO板) | 第38-39页 |
| ·人机对话板(MMI) | 第39页 |
| ·电子复合开关 | 第39-42页 |
| ·硬件综述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43-53页 |
| ·低压电容器组的配置方式的研究 | 第43-45页 |
| ·无功补偿装置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 第45-47页 |
| ·系统主程序模块 | 第45-46页 |
| ·中断处理程序模块 | 第46页 |
| ·三相不平衡无功补偿处理程序模块 | 第46-47页 |
| ·无功补偿装置的保护判据 | 第47-49页 |
| ·欠压保护 | 第47-48页 |
| ·过压保护 | 第48页 |
| ·失电保护 | 第48页 |
| ·缺相告警 | 第48-49页 |
| ·谐波保护 | 第49页 |
| ·采样处理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 ·计算模块设计 | 第50-52页 |
| ·全周傅氏算法 | 第50-52页 |
| ·有功功率等间接参数计算 | 第52页 |
| ·软件综述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三相不平衡无功补偿算法的算例仿真及现场试验 | 第53-67页 |
| ·PSCAD/EMTDC软件概述 | 第53页 |
| ·算例仿真 | 第53-59页 |
| ·某0.4KV配网系统的仿真验证 | 第53-56页 |
| ·动态补偿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56-59页 |
| ·现场试验 | 第59-67页 |
| ·低压无功补偿柜概述 | 第59-62页 |
| ·试验条件概述 | 第62-63页 |
| ·试验内容及结果 | 第63-67页 |
| ·电子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试验 | 第63-64页 |
| ·三相不平衡无功补偿试验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